婺剧名家与戏迷 双向奔赴更“有戏” 2024年10月30日  

  □记者 韦敏航

  “变脸+变装,被婺剧绝活变脸惊艳到了!”这几天,婺剧演员杨霞云表演的《三打白骨精》片段火出圈,她扮演的“白骨精”3次变脸,惊艳了广大网友。而就在不久前,作为“东阳好戏”婺剧立法宣贯系列活动之一,我市众多戏迷在婺剧名家与戏迷见面会上目睹了其风采。当天一同与戏迷见面的还有杨霞云的丈夫楼胜、同事陈丽俐。艺术家们与戏迷朋友面对面交流,分享他们的演艺经历、创作心得,让更多人了解婺剧的魅力,推动婺剧的传承与发展。

  戏迷与婺剧名家对话

  “演员的成长一定在舞台上,多实践才会越来越好。”18日下午,在市美术馆举办的戏迷见面会上,杨霞云向戏迷朋友们分享了自己的演艺经历。她自15岁进入浙江婺剧团,主攻刀马旦,青春岁月几乎都在练功房度过。婺剧界有句老话:“文戏踩破台,武戏慢慢来。”刀马旦不仅要擅长唱、念、做、打,艺术生涯的黄金期相对来说也更短,因此,杨霞云倍加珍惜每一次训练和表演的机会。

  晨起吊嗓,跌扑滚翻的毯子功、刀枪剑戟的把子功、540度旋转僵尸跳、3米高台筋斗落地、连续十多个空手翻、文唱武打……杨霞云对自己的要求近乎严苛,“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年365天,从未间断。2015年,杨霞云凭借演绎《白蛇传》的小青和《穆桂英》中的穆桂英,获得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在婺剧青春版《穆桂英》中,杨霞云饰演穆桂英,楼胜饰演杨宗保,两人身着大靠,扎靠旗,气宇不凡,尽显将帅之姿。在戏外,夫妻俩并肩而行,构成了“霞云胜景”。

  楼胜自小钟爱戏曲艺术,把婺剧比作自己的“初恋”。“作为一名武生演员,舞台上的每一次表演都是全新的尝试,需要不断地创新与突破,才能擦出新的火花,不负青春,不负观众。”以戏为命,二十年苦磨一剑,楼胜以超凡的毅力打下了坚实的功底。2021年,楼胜凭借《临江会》《断桥》《火烧子都》获得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艺术家们的每一场演出都能让我感受到婺剧的魅力,也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当天,家住卢宅附近的戏迷徐女士知晓有见面会后,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近距离感受这对“梅花伉俪”的风采。

  十多年前,徐女士在一次小区活动中见到了唱折子戏的楼胜,从此开始关注婺剧。后来,楼胜与杨霞云喜结连理,徐女士更是死磕这对婺剧CP。

  平日里,徐女士都是通过网络观看婺剧表演、知晓演员信息。在那一方小小的屏幕上,她仿佛能感受到舞台的热烈氛围,那悠扬的唱腔穿过屏幕,直抵她的心灵深处。“今天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见面。”徐女士难掩心中的喜悦和激动,她还获得了楼胜等艺术家们的签名。

  见面会上,像徐女士这样的资深戏迷不在少数。演员与观众在此交流、靠近,实现双向奔赴。

  “我父亲也是婺剧演员,尽管自己没有从事这个行业,但婺剧在我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互动环节中,佐村镇桑梓村的戏迷王钢全不仅准确回答了关于婺剧艺术的各种问题,还分享了自己与婺剧的深厚情缘,“我经常会去市婺剧艺术传承中心与老师们交流,学着唱两句。”

  当下流行的婺剧剧目,不论是舞台表现形式还是台词内容,都顺应时代的潮流,保留传统形式又不失年轻化,拿捏了分寸,深受年轻观众的喜爱。而见面会现场市第三实验幼儿园小演员们的登场开唱,更为传统婺剧注入了新鲜血液,得到了艺术家和观众们的认可。

  “看到现场来了这么多热爱婺剧的观众,我非常激动,特别是看到孩子们对婺剧的喜爱,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和力量,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传承与发展婺剧艺术的决心。”作为国家一级演员,陈丽俐曾荣获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她所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让观众为之动容,被誉为婺剧界的“百变女王”。

  3位艺术家的言辞中,都透露出对婺剧艺术传承的热忱与责任感。作为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杨霞云认为,培养青年婺剧表演人才迫在眉睫。因此,她常与年轻演员一起探讨婺剧的继承和发展等,为他们指导创作、选戏、排戏,不遗余力地传授经验,让更多年轻人有出彩的机会。同时,浙江婺剧团经常性地进校园演出。杨霞云坚信,只有让年轻一代了解并热爱婺剧,这项传统艺术才能焕发新的生机。

  杨霞云(左)、楼胜(右)与戏迷林苏格合影

  每周四,吴宁综合文化站见

  这里有一群婺剧爱好者

  □记者 韦敏航 实习生 金婧婷

  “见多少王孙公子骑骏马,旗锣伞扇把佳人迎,身穿霞帔头戴凤……”24日,在吴宁街道综合文化站,一群婺剧爱好者正在排练经典剧目《姐妹易嫁》片段。

  黄美苏是这群婺剧爱好者中的一员,她很喜欢杨霞云和陈丽俐,因此当得知他们来东阳,便拉上好友前往戏迷见面会。如愿以偿拿到签名合照后,黄美苏的笑容更是收不住,“这个机会我等了很久,终于等到了。”

  黄美苏从小喜欢戏曲,曾在老年大学婺剧班学习,现在每周四下午,她都会雷打不动地来到吴宁街道综合文化站上婺剧演唱提高班,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分享对婺剧的热爱。

  “17岁时我的嗓子条件好能演出,如今74岁了还能站在舞台上演唱,这是最让我开心的一件事。”婺剧演唱提高班负责人金春花说。年少时,家在佐村镇的金春花不顾山高路远,经常到各个放映戏曲电影的地方听戏,最爱婺剧名旦郑兰香。2008年,在城区博大世纪公园散步的金春花,遇到一名老师正在吹奏笛子,于是跟着笛声唱了一段,一人吹一人唱,引得众人围观。渐渐地,陆续有戏曲爱好者加入,队伍不断地壮大,大家共同学习、演唱、排练节目。虽然场地简陋,但他们的热情不减,并于2012年注册成立了市欢乐舞动夕阳红队,经常到各个镇乡街道公益演出。

  金春花不仅热爱婺剧,更致力于将这份热爱传递给更多人。2022年,她受吴宁街道综合文化站的邀请,开设了婺剧演唱提高班,每周四上午下午各开设一节课。婺剧班开课后,最多时两个班共有180多名学员,如今仍保持着80多名学员的活跃状态。

  学员傅向芳感慨地说:“婺剧班每学期学费只要80元,可以学习15节课,金春花老师还时常自费购买生活用品送给我们,可以说是公益课堂。大家在一起学习一起唱,很是快乐,我不仅心情好了,身体也更棒了。”婺剧班招收学员不限年龄,只要身体健康、上下课路上安全有保障,90多岁的老人也可以报名学习。“我就是想为老年人服务,能为他们做点事,我也很开心。”金春花说。

  婺剧班的授课老师都是金春花千挑万选邀请而来,蔡彩花就是其中之一。蔡彩花也是17岁接触戏曲,如今吹拉弹唱样样都会。“来这里教学,不仅是因为我喜欢婺剧,更是因为可以发扬婺剧文化。”蔡彩花说。

  在婺剧班,学员们学习婺剧唱腔和表演技巧,提高艺术修养,还用团队的力量展现婺剧艺术。“大家经常一起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为居民们表演,也时常送戏下乡,将婺剧的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金春花希望这些活动在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同时,能带动更多人爱上婺剧、学习婺剧。

  戏曲与青春“邂逅”

  “Come on,baby”“唐僧满满的胶原蛋白”……在婺剧《三打白骨精》里,新潮的词句频频出现,引得观众捧腹大笑。上周末,年轻姑娘林苏格前往嵊州新昌尹桂芳大剧院,赴了与偶像在东阳戏迷见面会上的约定。“演出很精彩,尤其是《三打白骨精》惊喜不断,让人眼前一亮,道具的设计、舞台效果、白骨精的变装等,台下连连鼓掌叫好,只有现场看才能真正感受到婺剧的魅力。”林苏格说。

  在18日的戏迷见面会上,林苏格在一众戏迷中格外显眼——手捧一叠自备的剧照,无论是交流互动,还是合影、签名,她都冲在第一个。

  林苏格是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的学生,从小就对戏曲感兴趣,只要有剧团下乡演出,她就会早早地去占位置观看。长大后,看到电视上播出的戏曲综艺,让她对戏曲有了更深的了解。2020年,她在街上看到越剧演出宣传海报,才知晓可以到剧院看戏剧。之后,只要有时间,林苏格就会去剧院看戏,越剧、昆曲、京剧等剧种都看。“看戏对我来说是一件超级幸福的事!”

  来横店读书后,林苏格接触到了婺剧。“刚开始看扮相觉得婺剧和越剧没有差别,后来在网络上看到楼胜老师参加综艺节目展现各种绝技的视频,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林苏格随之联系上了之前看昆曲认识的金华戏迷朋友锦仪,不出两天,她就收到杨霞云和楼胜要来新昌演出的信息,两人便立马买票去追梨园大咖。

  幸运接踵而至,林苏格又收到了两位婺剧艺术家要在东阳举办见面会并于当晚在东阳剧院演出的消息,这让她兴奋不已。见面会上,林苏格得到3位艺术家的合照和签名后,轻声对杨霞云说“老师我们晚上见,下周新昌见”,得到了杨霞云温柔的回复。“那一刻真的好激动,戏迷与演员老师就是双向奔赴的。”

  上周末,林苏格如期赴约,在新昌连看了两天戏。“《穆桂英》和《三打白骨精》难分伯仲,都很好看。穆桂英娇俏灵动,白骨精奸诈妖艳,每一个角色杨霞云老师都演绎得很好,活灵活现;楼胜老师饰演杨宗保依旧英姿飒爽,唐僧的扮相让人眼前一亮;这次还认识了饰演孙悟空的张长京老师和演猪八戒的董旭阳老师……”

  演出结束后,林苏格和其他戏迷在后台与演员们合影。“老师们脱下戏服,水衣都湿透了,杨霞云老师是带着脚伤上场表演的,老师们为舞台艺术拼尽全力,作为戏迷真的很感动。剧目也很吸引人,高难度的武戏是我之前没有看到过的,刷新了我对戏曲的认识,浙婺的创新真的很棒。”林苏格说。

  ◀金春花(右一)在打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