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卢纯佶 王婉蓉
记 者 张延宁
本报讯 近日,某公司职工小李因工资金额争议向企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企业工会主席、员工代表、人事负责人、车间主任和小李面对面协商,计算并补发了相应工资。这是我市聚焦源头调解促劳动关系和谐的一个缩影。
“四个一”源头调解模式是我市为有效调解矛盾纠纷,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推出的有效举措之一。具体包括创新企业“一站式”调解机制、构建乡镇“一体化”调解格局、打造部门“一盘棋”调解工程和推行商(协)会“一链条”调解模式。截至目前,今年通过调解案件同比上升35.3%、基层调解案件同比上升55.3%。
创新企业“一站式”调解机制,从规上企业延伸到小微型企业、新业态企业,形成企业、车间、班组、工地四级调解网络。目前,我市已建成企业调解“前哨站”362家。采取分级分类、远程在线等形式开展调解员培训,五年来共组织培训发放调解员证书1800多本。发挥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优势,及时与企业沟通,促成调解,打造矛盾纠纷“终结站”。
构建乡镇“一体化”调解格局,在18个镇乡街道持续建立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推行“1+X”(仲裁骨干+联络员)纠纷就地调解模式。通过线上调解、线下约谈等多元调解方式,延伸调解触角,构建“仲裁+基层”多元化调解机制。建立仲裁数字化指挥中心,远程参与基层合议庭审理,指导疑难案件调处等,实现市、乡(镇)、村(社区)三级网络仲裁系统联网。
打造部门“一盘棋”调解工程,成立由政法委、人社、信访、法院等10个部门组成的市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集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调解职能,实现数据共享、联动核查、联合处置、结果反馈等四个维度劳动争议全流程处置机制,开辟“重大争议联合调处”“农民工工资争议”两个绿色通道,维权时长缩短40%。该中心获评全国首批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推行商(协)会“一链条”调解模式,在新业态行业电子商务协会、影视行业、网约送餐行业、企业建立劳动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全力打造新业态维权平台。依托数字化调解中心不断创新宣传方式,线上线下结合,形成宣传一条链,开展新业态“红社调解室”创建,将党建工作与调解深度融合。截至目前,我市共建20家新业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已化解新业态劳动纠纷205起,电子商务协会荣获浙江省新业态领域省级唯一“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