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磊
本报讯 近期,南市街道与横店镇就一农户“飞地”违章建房导致执法主体不清的问题,申请进行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市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立即联合编办、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等部门,召集资规、农业农村及相关镇街介入协调,最终明确由“飞地”行政区划所在的南市街道作为执法主体进行案件调查。
这是我市加强跨部门行政执法主体协调,提升行政执法质效的一个画面。
为破解执法领域不作为、乱作为乃至部门执法不公、职责不清等问题,2022年10月,在市委编办牵头组织下,我市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其主要职责就是行政执法综合协调以及监督有关部门行政执法工作。市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说,成立协调监督局,能加快构建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进一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在成立市级层面的专门机构外,我市还在18个镇乡街道组建派出协调监督机构,并选聘由法律顾问、公职律师、执法部门法制科负责人、业务骨干以及“两代表一委员”、企业负责人、新闻媒体等人员组成的行政执法监督员,充实执法监督一线力量。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创新设置69家执法监督监测点,将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最前沿。这些监测点涵盖村居、企业、行业协会等领域,旨在精准收集基层涉及行政执法的投诉和意见建议。
前不久,市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接到一家监测点企业反映,称执法部门对该企业重复检查次数较多、耗时久。接报后,该局立即进行核查,发现情况属实,随后立即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有关执法部门在30天内反馈整改情况。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市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有关负责人说,随着监督常态化、制度化,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运行体系已基本成形,并取得喜人成果。今年以来,东阳累计减少企业干扰7675次,亮码检查8189次,“三书同达”178份,运用非强制性方式执法2063件,梳理监管标准不合理问题18条,全市营商环境评价进入全省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