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没有止境,改革开放也没有止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意义。这次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成果,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一系列新表述意味着,我们将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方向上再接再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再出发,以应对新时代的复杂挑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进程,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突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发展。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升华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这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改革目标、任务、路径作出了系统规划,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继承这一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提出了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更好推进改革的新思路和新举措,特别是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六个坚持”“七个聚焦”指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开展。这些论述既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继承,也是结合国内外新条件、新情况作出的创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对旧事物的扬弃与发展。社会的每一次变革,归根到底都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发展。中国通过自身的实践,已经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不断释放生产力发展潜力,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理论上鲜明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破除一切不利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将中国优势转化为现代化建设的磅礴伟力。这一论述在理论上拓展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思路,体现了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理论升华。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实现人们美好愿景的根本途径。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不到九年的时间里,我国已经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体制等方面进行了集成性创新,解决了许多前人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更强烈了,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这一时期,全球经济政治格局急速演变,新产业革命加速发展,大国竞争的广度与强度进一步发展,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不断出现的地区热点问题、严峻性加剧的全球气候问题等对世界格局产生更多不确定影响。国内外情况的新变化,意味着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一些更难解决的问题相互纠结,必须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系统性地推进各领域改革,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伟大斗争需要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尽管我国面对种种艰难险阻、急浪险峰,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不仅保持了经济的中高速平稳增长,而且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了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些重要论述符合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要求,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梦想的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在具体实践中,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坚持全局观念,也要注重局部的系统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全局出发,对14个关键领域的改革任务进行了重点部署,以逐步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让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更有保障、更上一层楼。可以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践续篇”,既继承了前者的理论基础和改革目标,又在新的实践条件下进行了更全面更深刻的顶层设计。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正是在不断总结和深化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接下来一段历史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务,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任务的清晰把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效,关键在党。要高质量完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化、规范化。这一要求既是对“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基本原则的延续,也是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任务的回应。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历史实践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就无法实现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的历史性飞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让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党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具有战略性的政策,保持了国家的稳步前行。相比之下,西方多党制由于党派利益纷争常常导致政策的摇摆不定,影响了国家的长远发展。中国通过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能够在各领域全面贯彻和执行国家发展战略,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平稳有序。
今年,党内开展了党纪学习教育,这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非凡意义。通过党纪学习教育,可以进一步强化党的纪律建设,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确保党的全面领导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得到更好贯彻。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意志,共同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具有无可取代的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具备强大的组织能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我们坚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其深刻的理论思考和全面的实践部署,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奋勇投身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贡献力量。
(作者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