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力量为住建纠纷给出“最优解” 去年以来成功调解1556件,标的额达13.93亿元 2024年09月12日  

  □记者 王佳 张宇 通讯员 潘丽平

  “2004年10月完工的工程款,至今仍未结算,很多材料都已丢失,还有希望结到钱吗?”“你可先通过住建纠纷律师调解中心进行诉前调解,调解不成再走诉讼程序。”今年上半年,当事人小刘在律师调解员的帮助下,涉及36万元工程造价的案件成功通过司法确认。

  近年来,商品房买卖、商品房租赁、建设工程合同等房地产及建工领域矛盾纠纷呈爬坡式上升。市人民法院靶向发力,与市住建局、市司法局等5家单位制定《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民事纠纷“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工作细则(试行)》,促进住建纠纷源头化解,做深做实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多元化解纷工作。去年以来,住建纠纷诉前调解成功1556件,标的额达13.93亿元。

  外聚合力 促成行业纠纷行业解

  鉴于住建纠纷专业性强、化解难度大的特点,去年4月,市人民法院、市住建局、市司法局、市建筑业协会、金华市律师协会东阳分会联合成立住建纠纷律师调解中心。

  “我们通过建立常态化工作协商与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在调解中心召开重大争议案件讨论会及联席会议等举措,切实提升案件调解质效。”住建纠纷律师调解中心主任李伟介绍道,调解中心成立以来,成功调解案件764件,调解成功率55.81%。

  组建一支专业调解员队伍是做好住建纠纷诉前调解工作的关键。市人民法院公开招募了18名熟悉建设工程相关法律法规的专职律师担任调解员,为建筑企业及相关当事人提供无偿法律咨询及低价调解服务。同时,建立起“人民法院+行业协会”纠纷解决机制,从市房地产业协会、市建筑业协会等行业协会中筛选出30名行业专家组建专家库,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为诉前调解奠定良好基础。目前,共计邀请专家22人参与11起造价争议案件,促成调解成功8起。

  “建设工程纠纷历来是民商事案件中最为复杂的类型之一,很多时候非常需要行家出手,以专业力量化解专业纠纷,答出‘最优解’。”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徐文龙表示。

  内育机制 画好解纷止争“同心圆”

  今年3月,市人民法院通过共享法庭调解了居民老梁新房层高缩水的案件,老梁与开发商在线签订调解协议并申请司法确认。签字确认后,老梁连连称赞道:“这个共享法庭真好!”

  在“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的引领下,市人民法院等5家单位强化数字赋能,积极探索构建“一站式”“一揽子”“全链条”解纷模式,依托共享法庭(建筑业调委会指挥中心服务站),法院完成在线委托委派、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等工作,行业专家提供在线咨询评估等服务,律师调解员开展音视频线上调解,切实减轻企业及当事人诉累,实现“家门口”一站式调解。去年以来,通过线上平台在线调解住建领域民事纠纷案件3601件,占比达96.53%,平均调解天数同比下降18.8天。

  市人民法院还建立起“一楼盘一法官一律师”工作机制,在风险楼盘设立“共享法庭”巡回服务站,集中化解逾期交房、逾期办证等系列案件。截至目前,有效化解楼盘批案439件。

  据悉,住建纠纷律师调解中心实行半市场化半公益化原则,收取诉讼费标准的25%作为调解服务费。

  送法进企 筑牢矛盾纠纷“防火墙”

  近日,市人民法院组织法官前往东阳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开展零距离普法宣传活动。活动中,法官与企业相关人员共同探讨了企业在诉讼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并对企业发展海外业务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法官及时送法入企,让很多问题和困惑迎刃而解,公司发展后劲更足了。”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东阳建筑行业整体快速发展的同时,诉讼纠纷亦逐年增长。市人民法院急企业之所急,在辖区重点建筑企业“量身定制”共享法庭企业服务站,为每家企业配备一名指导法官,向企业反馈在调解、审判过程中发现的风险点,提升企业主动化解风险能力。企业同时可通过共享法庭在线反映运营状态、困难问题,指导法官及行业专家定期答疑解惑。

  此外,市人民法院还与市住建局联合出台了《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为建筑企业提供更有力司法服务的十项工作举措》,以制度的刚性保障和提升服务的有效性,给企业注入一剂剂“强心针”。

  下一步,市人民法院将持续构建完善“法院+N”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进一步写好多元解纷下半篇文章。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