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粗心大意,可能是学习障碍 学习困难孩子不妨去医院找找原因 2024年08月28日  

  □通讯员 许俊萍

  国内有项调查数据显示,有学习困难的儿童约占学龄期儿童的13%至17%。暑期,市红会医院发育门诊就接诊了不少此类儿童。据他们的家长描述,这些孩子或多或少存在学业表现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多动冲动等,想借助医疗方式寻求专业帮助。

  近日,楼女士带着9岁的儿子小金找到该院儿童行为发育专科门诊张颜丽主任医师。一进门,楼女士就数落孩子:上课总开小差、小动作多、做作业磨磨蹭蹭、成绩总是全班倒数。小金则从“我没有”“我不是”的微弱反抗,逐渐演变为号啕大哭。这样的场景,在该门诊几乎每日都会上演。

  张颜丽认为,学习困难是新概念,也称学习障碍,一般指学龄期儿童,由于生理、生长发育、环境、心理或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导致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学业成绩明显落后。“导致学习困难的原因非常复杂多样,可能是神经发育性疾病(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作祟,也有可能是情绪问题、环境因素影响。”

  一般来说,对于学习困难的孩子,要先排除智力发育方面的问题,再排除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多动症等精神类疾病。此外,12岁以下孩子出现学习困难,要先考虑神经发育问题。12岁以上的孩子则可能更多与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情绪问题有关。最常见的导致学习困难的原因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这类孩子的比例并不低,每100个孩子里就有6个孩子患有“多动症”。张颜丽强调,学习困难可以治,早期识别很重要,一定要找出导致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其实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先明白一件事,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擅长的东西都是不同的,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张颜丽说,她曾在门诊接诊过很多家长眼中的“学习困难”孩子,经过评估筛查,孩子不存在学习障碍,反而因为父母的高压和焦虑,使得孩子存在情绪方面的问题,导致孩子厌学、恐惧考试。

  鉴定学习困难孩子,需要“医校家”三方协同。如果孩子仅仅只是成绩不好,心理健康、心态乐观、积极向上,那么就学着接受孩子的普通,谁说当不成“学霸”,就一定不能过得开心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