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璐瑶
22日,太阳高悬,气温逼近40℃,在江北街道紫樾府高层住宅小区北门口,网约配送员唐齐急匆匆地停下电动自行车,来不及卸头盔,就拆下支架上的手机,拎起外卖小跑入内配送,这是唐齐当天配送的第39个单子。
“休息时解开头盔,头上绑带上都是湿哒哒的。”唐齐气喘吁吁地说,送完这单,他就可以下线简单解决一下午饭了。彼时已是下午1点。对唐齐来说,自从事这行以来,趁着没单子解决午饭已成了习惯。
高温天来袭,城区“饿了么”外卖日均涨单量达500单,日均派送量高达15000单。考虑到网约配送员的辛苦,5月份,公司配送单价上涨了1元。城区“饿了么”站点负责人毕鑫鑫介绍,外卖小哥正常工作时段从早上10点至晚上10点,其间可自行选择下线休息3个小时,包含吃饭时间。午饭、下午茶时段是外卖高峰期,单量大的时候,部分网约配送员一天派送量能超过100单,“跑单王”汤先生更是创下了一天派送180单的惊人纪录。“一天下来,大多数网约配送员需要换电两三次。”
另一边,跑进商铺等出单的网约配送员周华(化名)解开标配的面罩、冰袖,撸起裤脚,享受室内清凉的同时,无奈地诉说,城区许多老小区由于没有电梯,只能靠自己爬楼。天气炎热,每次爬楼,双腿就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幸运的是,有些善解人意的顾客会主动下几层楼,在中间楼层和他碰头拿外卖,甚至还会贴心地送上一瓶水,这一份关怀,成为他疲惫心灵的慰藉。“一天下来,平均要爬100~200层楼梯,爬完楼梯,衣服就又湿透了,这天气,每天我都要豪饮5大杯以上的水。”周华说。
在禁止网约配送员电动自行车进入的小区,犹如一道道难越的关卡,周华只能将电动自行车停在小区门口,顶着烈日一路小跑进去,如此一进一出,便是1~2公里的路程。这还不算完,碰到像市中医院新院区附近道路交通管制,更是让他们原本规划好的路线瞬间化为泡影,不得不绕路而行,徒增了配送中暴晒的时间和路程,短短数日,周华的大小臂已形成了明显的颜色分层。“不过这些对我来说都不算什么。”周华自我安慰道。
面对夏日急剧增长的派送量,公司320名“常驻”网约配送员坚守阵地。但由于高温,为确保全天配送服务不间断,就算公司与网约配送员协商一致,凌晨到早上7点前每单多加1元,5公里以外另再加价,外卖派送力量仍是捉襟见肘。迫于高温、辛苦等因素,兼职网约配送员如流水般更迭。近一个月,城区“饿了么”站点网约配送员又新增了50人。
像唐齐和周华这样,为了生计,顶着炎炎烈日在热浪中奔波的网约配送员还有很多,他们每日风驰电掣于大街小巷,为市民传递着便捷与清凉。曹先生在高温天频繁进出装配空调的店铺取餐后,自我察觉中暑,便回到站点服药,稍作休憩便又重新踏上岗位;95后小谢刚入职不久,14日从早上6点一直奔忙到凌晨2点,被同事劝回家休息后,第二天早上6点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了站点。
令人欣慰的是,为保障网约配送员的身体健康,当气温超过36℃的时候,公司会不定期组织人员在市区黉门前派发水和西瓜,站点也有固定配备的饮水机供网约配送员补水。市区一些商家则会给网约配送员提供用餐折扣,还有部分商家门口专设爱心冰柜,在里面放置矿泉水供其免费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