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麦子上场,知了叫娘。老家蝉的种类有很多,最早出现的蝉鸣是在麦收季节,老家人叫“麦知亮”,“嘶——嘶——嘶——”叫声低沉,声若柔丝,细细弱弱,个儿也不大,只有常见知了的三分之一,颜色是灰色的。随后出现的蝉,体形与“知了”一般大小,但只发“吱——吱——”的叫声,老家人管它叫“木知”。这两种蝉数量不多,仿佛就是蝉家族派出的“侦察兵”,往往引不起人们太多的关注,但预示着蝉的大部队正规军很快就要出场了。
无蝉不夏天。夏至刚到,蝉就忍不住宣告:夏天来了,夏天来了!天气越热,蝉鸣越响。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过,每一次的蝉鸣,都犹如一场音乐会,总有一声蝉鸣一马当先,先声夺人地领唱,一句三叠,高低分明,然后会引来万声相竞,万蝉相和,不绝于耳。蝉鸣声在夏季的风里流动,在山林热烈,于乡间喧响,细细聆听,就像是一曲夏之欢歌,有着悠扬的旋律,顿挫的节奏。如果是几只蝉一齐鸣唱,简直就是一曲交响乐。
乡村的蝉鸣最深情,既快乐又亢奋。优美动听的蝉鸣是丰收的奏鸣曲,它唱响了生活中最美妙的乐章。入伏后,地里的农活不多了,人们终于可以歇歇了。在有蝉鸣的树阴下,趁着农闲时光,老妈和婶婶们喜欢在箩筐上面摆一把米筛择黄豆,她们一边择着豆子,一边聊着家长里短;老人们三五成群,悠哉悠哉地挥动着扇子,讲述着过往岁月的艰难,期盼着来年的好收成;小孩子爱在蝉鸣声声中,你追我跑,做着抓强盗、捉迷藏的各种游戏,呼喊声、欢笑声、嬉笑声,似乎要跟树上的蝉鸣声争高低。调皮的我们听着蝉鸣,总觉得应该想办法把它捉下来嬉戏才过瘾。爬树厉害的“小猴子”鞋一脱,光着脚丫噌噌几下就爬了上去,试图网住夏天的鸣叫,留住夏天的情趣。蝉在高处唱,人在低处语。这种和谐共生彼此守望的场景,让乡村的夏日更增添了几分真实、自然和淳朴。
乡村的蝉鸣似乎通人性。夏天的夜晚,蝉鸣没有午时那么高昂激烈,强度有所降低,时间有所缩短,间隙有所增长,舒缓得如牧童的短笛,如晚唱的渔歌。随着气温下降,心也慢慢变得安宁起来。我们依偎在奶奶的怀里,猜着“唱歌不用嘴,声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锥,专吸树枝水”的谜语,不知不觉入睡。
乡村的蝉给我们儿时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我们会想出多种方法来捉蝉玩。看见趴在树干低处的蝉,慢慢靠近,快速地用手掌盖住,手到擒来。树枝高处的蝉得用网,找来一根竹竿,用一截铁丝或竹篾扎个圆圈,绑到竹竿上,再去堂屋角落里蒙上几层蜘蛛网,一个捕捉知了的“神器”就大功告成了。手持“神器”慢慢靠近,用力一罩,蝉的翅膀被蜘蛛网粘住,十有八九是逃不了的。也可以用弹弓射,夜晚则用手电筒照……为了能捉到知了,那时候我们把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以捉蝉为乐是我们每个暑假不变的主题。
乡村的蝉还在我们那一代人的童年中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创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资匮乏,缺衣少穿。每天中午便是我们忙碌的时刻,约上几个小伙伴,头顶烈日,拿根竹竿去树上寻找蝉蜕(知了壳)。找蝉蜕可是个仔细活,要仰着脖,眼睛一眨不眨地搜寻。树木低处的随手可捡,高处的要用竹竿捅。蝉蜕是一种中药材,可以拿到供销社去卖,一分钱1个,一个暑假下来,运气好的话可以卖到几毛钱。在那个年代,几毛钱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笔“巨款”,毕竟供销社卖的橡皮才2分一块,铅笔3分一支。
去年夏天,在磐安乌石避暑时,有幸目睹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
一个雨后的傍晚,我在竹林散步,发现一只胖嘟嘟的蝉从洞口爬出,顺着竹竿往上爬,爬到竹节处停住了,只见它整个身体来回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露出了背。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不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头钻出来了,大眼睛又黑又亮。最让人惊讶的是它的翅膀,从壳里抽出来时五彩斑斓,渐渐展开成扇形,然后分泌一种黑色汁液,刚出壳的知了是赤橙色,不久竟染成了黑色。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缩着,蝉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抽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我不得不感叹蝉的勇敢,为了能站在树枝上歌唱,不惜脱胎换骨来迎接生命的涅槃。可它在树上引吭高歌的时间,却只有短短的五周左右。秋风划过,它的生命就要宣告终结。正因为此,它更加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愈加珍惜光阴的可贵。它不因生命的短暂而悲泣,用昼夜不息的欢歌,在有限的时光里,焚膏继晷、只争朝夕,尽情绽放生命的精彩。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蝉蜕壳后,只餐风饮露,有人赞其高洁,有人咏其悠然,有人怜其凄婉……无数文人墨客为其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的《蝉》不仅将知了的习性刻画得有如传神,而且以诗言志,以物喻理。唐代白居易的《早蝉》“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则洋溢着浓重稠密的乡愁。骆宾王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则借蝉之高洁清明来诉说自己的冤情,抒发了命途多舛的苦闷、抑郁悲愤的无奈……
蝉是乡土情结的代言人。在乡村的天空下,水木清华,白云悠悠,总有清风入怀,蝉鸣在耳。那蝉鸣声声,既诠释着夏季的酷热,也唤起了我的悠悠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