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规民约从群众中来,自然也要运用到群众中去。
在花园大道上,“中国共富第一村”几个大字很是醒目。这块招牌是花园人自力更生的标志,他们从一家小小的蜡烛厂起家,发展到现在,村里有3000多家个私工商户和数十家高新企业。企业多了,外来人口不断涌入,矛盾摩擦自然免不了,“成长的烦恼”如何解决?答案藏在村规民约中。
“花园村党委、村委会要成为群众最近的‘消防队’,及时处置、化解纠纷。本村村民与外来人员发生纠纷时,首先处理本村村民;村里党员干部与村民发生纠纷时,首先处理党员干部。”花园村党委副书记郭进武介绍,花园村还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矛盾纠纷从受理、调处到归档等一套规范程序,并建起“小事一天内解决、大事三天内解决”的治理机制,确保矛盾纠纷在村内部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近日,环龙小区一对兄弟来到花园村大楼内的“邵钦祥工作室”,请邵钦祥主持公道,为他们分家析产。每天上午7点,邵钦祥只要不出差,都会准时在这里,处理家庭纠纷、邻里矛盾和劳动争议等。
大楼门前,一支队伍正在巡逻。这是由花园村、南马人民法庭、市司法局等部门成立的社会综治管理小组,下设外来人口工作领导小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等,共300多人,主要负责维护社会治安、调解矛盾纠纷、处置突发事件等。
截至目前,花园村常住人口超过6.5万,外来人口5万多。凭借一纸公约和治理“良方”,花园村仅凭30多名村干部“治村”,治理效果显著,实现“矛盾不上交、纠纷不出村、选举不拉票、村民零上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