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迈向链式化
集聚协同
走进千祥镇千一村,电车缝纫的声音此起彼伏,每隔几户就会看到开着门的人家,这里面十有八九是箱包个体户工商户或者加工户。屋子里亮着灯,男男女女目不转睛地操作着电车,地上摆满了各种组件。
记者随机走进一户农户家中,女主人胡黎丽正熟稔地踩着电车赶制包盖。胡黎丽和丈夫早年曾外出务工,后来为了孩子返乡,三四年前开始做箱包加工。“在家没什么事,接点箱包做做,既能照顾家里,行动也自由。两个人在家赚钱,一年能挣个十来万吧,我们还是挺满足的。”胡黎丽说。
20世纪90年代起,千一村迎来了箱包加工热潮,时至今日,全村220余户有一半以上是从事箱包加工的个体工商户。村里还有不少外地人承租农房加工箱包,来自江西九江的余飞十来年前曾在一家箱包企业务工,后来他会同亲友注册成立个体工商户,如今承接十几家店铺和企业的订单,每年产值约50万元。
“人人可以干,家家可以做,千祥箱包是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 千祥镇常务副镇长杜界利表示,也正是基于此,千祥箱包以中小企业为主,总体呈现低、散、小的特性,产业层次、科技含量、品牌效应较低,贴牌加工较多。
除定达皮具外,千祥镇内其他箱包规上企业年产值基本稳定在2000万元至5000万元,更别提大批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此外,千祥箱包外贸依赖度高,目前90%以上的产品销往国外,受国际贸易摩擦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产业不确定性大,抗风险能力弱,扩大内销势在必行。
如何让箱包产业多点开花、再结硕果,千祥镇党委政府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寻。目前,千祥镇吸引了皮革、布料、五金等上下游企业落户,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箱包产业集群,箱包产业链、供应链正在逐渐延伸完善。“投资3亿元兴建的千祥镇九峰箱包产业园于2023年3月建成,我们计划引进更多的配套产业,助力广大箱包企业降本增效。同时通过电商直播等方式,拓展新的销售渠道,拓宽国内消费市场。”千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晟梅介绍,千祥镇正在积极谋划九峰箱包产业园二期开工建设,届时将打造特色产业电商平台,线上线下发力、企业协同创新,为一大批中小箱包企业打开新局面。
诚然,千祥箱包在40年发展历程中累积了一定的结构性矛盾,产业层次、规模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但历届党委政府都在因势谋变。千祥镇党委书记陈杭生表示,千祥镇将坚持“箱包强镇”定位不动摇,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工业土地使用效率,延伸与发展箱包产业链;瞄准“文化创新”策略发力,利用“文化+”充分展示箱包产品区域特色,打造“千祥箱包”区域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擦亮“千祥箱包”国字号金名片。
千一村箱包加工户赶制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