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厦大学木雕小镇校区建设全程“数智化” 工程管理也有“聪明大脑” 2024年05月16日  

  本版文字 记者 董  莹 韦圣瑶 通讯员 曾钊

  图片 记者 胡扬辉

  智慧工地建设是数字化监管助力工程质量提升的重要载体。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数字化广泛运用,以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项目为服务主体的全过程咨询服务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推动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力量。在广厦大学木雕小镇校区这一项目里,五洲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提供方,将“数智化”作为关键力量,体现在工程管理的方方面面。13日下午,记者在广厦大学木雕小镇校区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都在忙碌地进行着作业,只见工程车辆陆续进出,货运电梯不停上下,机械设备运作有条不紊,大家都在为项目一期准时交付使用而努力。

  五洲顾问项目负责人贾培灯介绍说,2022年11月,公司中标广厦大学木雕小镇校区项目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后,就运用“天目数智”全咨协同平台开始了项目的全盘策划工作。“平台内有可以选择的各个模块,根据所需进行选择后,平台会按照实际操作的优先级进行最优调整,帮助我们完成并完善整个策划”。举例来说,根据某项目开展需要,在平台内输入6月1日需要完成工程规划许可证,那么需要在此项前完成的图审合格证就会被自动调整到待办事项之前,并根据办理所需的时间进行预警,帮助各环节负责人有效把控项目进度。

  广厦大学木雕小镇校区项目一期2024年9月就要投入使用,面对项目规模大,建设时间紧,大小事项涉及范围广的实际情况,项目的安全且高效推进是关键所在。为此,五洲顾问高度重视人才配备,抽调了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以及拥有相应执业资质的专业人员组成了项目团队,同时公司后台通过天目平台给予技术支撑。

  据介绍,“天目数智”全咨协同平台主要分为项目前台、管理后台以及分析大脑三个模块,以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为核心,以项目的进度、安全、质量、投资、技术等五大关键要素进行全过程数字化管控,并为管理提供业务信息和数据。其中,项目前台主要通过数字管控升级工作方式,实现日常工作任务化、作业清单标准化、人机协同联动化、项目资料自动化等功能;管理后台则重点在于运营管理模式向数智运营的转型,从而实现管理线上化远程化、协同管理高效化、风险管控模型化以及多源数据可视化等功能。

  “这个平台不仅面向我们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提供方,同时也面向行业主管部门、业主单位以及施工单位。”贾培灯介绍说,最初的招采环节是确定工程的承包模式,在综合各方考虑确定工程总承包方式后,就需要开展施工单位的招标。其中,平台就会结合项目体量、工程要求以及施工资质等对报名单位进行筛选,从而选择出满足条件的施工单位。在施工单位正式进场后,由施工单位提供的组织设计方案也会随即进入平台,从而进一步完善项目的整体策划,实现对每个环节的精准把控。

  从项目启动至今,五洲顾问充分运用“天目数智”全咨协同平台,动态把控每个环节每项工作的风险,以“精前端、强后台”监管模式和“信息指挥中心”动态连线等创新手段,提升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针对项目特点制定了报批管理、招采管理、设计管理、投控管理、监理管理等应用模块,并依据项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细则。

  其中,数智监理模块以项目现场安全管理为核心,围绕项目现场管理的合法性、合规性,以数据为基础、以场景为导向,细化每个流程、每个环节、每个操作的职能,通过智能化的管控机制实现现场管理行为程序化、标准化,通过“让每秒可见”的理念,实现过程可看,可管,可追溯。

  “天目数智”全咨协同平台这个工程管理中的“聪明大脑”,不仅实现了项目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更在细节上做到了精准把控。这种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无疑为广厦大学木雕小镇校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数智化”工程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项目管理:数字赋能让工作推进精准有序

  12日下午,在广厦大学木雕小镇校区项目指挥部的会议室里,项目管理人员金俊强正在对几名现场监理人员进行“天目数智”全咨协同平台的相关培训。“一方面是系统有更新升级,另一方面是工作要求有增加,所以我们会时常开展培训会,方便大家熟练地使用平台。”金俊强说。

  据了解,现阶段五洲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为该项目配备了项目管理人员7人,分别负责设计、投控、监理、BIM管理等环节,他们不仅承担着平台业务的培训工作,更是保障各环节畅通的信息枢纽。

  金俊强一边展示着“天目数智”全咨协同平台,一边解释道:“这个平台就像数据处理中心,能够将各个管理环节的信息集中整合,提供全方位的项目管理支持。”通过平台,项目相关负责人可以根据自身权限,实时了解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等关键指标,从而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

  “每天都会开专题会,最多的时候甚至一天安排过4个专题会议。”金俊强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无法由现场管理人员第一时间解决的问题,因此专题会是解决问题最快的方式。项目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业主单位、主管部门均可以通过“天目数智”全咨协同平台发起会议通知,相关人员到会协商出解决方案后,负责该环节的项目管理人员在会议当天将会议纪要上传至平台,平台随即进行关键信息抓取。

  此外,“天目数智”全咨协同平台还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能够根据收集到的各项数据,生成详细的项目分析报告。这些报告不仅可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项目运行情况,还能为项目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金俊强举例说:“根据现行的管理制度,我们每天会填写一份‘重要工作动态’,通过平台,大量的数据可以自动汇总和分析,并形成图表,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目前,在木雕小镇校区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天目数智”全咨协同平台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平台的帮助,项目管理团队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项目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工程监理:“数智化”工具显身手

  “今天首先对高空作业情况进行例行巡查,同步核查到岗到位情况……”14日,在广厦大学木雕小镇校区监理项目部内,五洲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的专业监理工程师葛家宁正熟练地操作着“天目数智”系统,随着屏幕上施工条目的不断切换,现场施工作业、安全措施执行、安装质量等情况一目了然。

  “天目数智”全咨协同平台是葛家宁进行“数智化”监理工作的核心工具,集成了项目管理、进度监控、风险预警等多个功能。通过该平台,他可以实时获取工地的各项数据,包括施工进度、材料使用、人员分布等。“这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平台,我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平台查看各项情况。”

  上午8点,接收完今日巡查任务的葛家宁准时抵达了B区教学楼的施工现场,在平台上记录天气和气温后,他就开始全神贯注地巡查幕墙龙骨的施工情况。葛家宁拿着测量卷尺,眼神犀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龙骨的安装位置到固定方式,再到焊接点的质量,他都一一仔细查验。每发现一处问题,葛家宁都会实时通过手机拍照记录并上传到平台。

  “每个施工阶段的危险源都是不同的,平台上会有详细的验收步骤,我们只需要严格按照程序执行。”葛家宁说,现场发现的问题最后会汇总成监理整改通知单流转给施工单位。通知单在平台上需要按照问题的严重程度区分等级,正常情况下的整改期限是3到5天,一旦超出时限,平台将自动预警至上级单位督促完成整改,“天目数智”使监理工作变得更加透明化和可追溯化。

  中午时分,葛家宁结束了半天的监理工作,回到办公室开始填写详细的监理日志和报告,包括人员到岗情况、施工进度、质量情况、安全风险等方面的信息,方便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随时查阅。一旦出现问题或疑问,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报告和日志来追溯责任和原因,从而快速解决问题。针对危大工程项目,平台还会在安装、使用、拆除等各阶段发出召开专题会议的操作指令,做到“一键召开”。从“智慧大脑”到“神经末梢”,与传统监理方式相比,数字化、信息化的运用让监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智能和高效。

  葛家宁表示,工程监理的“数智化”转型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变革,不仅认识到了自己在转型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地方,也看到了今后的发展前景。他将继续努力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提升自己运用“数智化”监理的能力,为项目管理和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