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8日  

  □讲述人:金忠文 通讯员 金柏松整理

  我叫金忠文,1952年出生在歌山镇新练自然村的棕匠世家。我家人口众多,有5个弟妹,生活重担压得我们喘不过气。穿棕绷是我们家主要的收入来源。自我七八岁起,便开始帮助家中抽棕丝、打棕线。每天清晨,我都会花费一个多小时打一绞棕线,然后匆匆赶往学校。晚上,父亲带我们一起打线坯,怕我们打瞌睡,就请村里很能聊山海经的骆志川到家里来“讲大话”提神。

  12岁那年,我开始踩着小凳子,与父亲一同穿棕绷。小学毕业后,父亲不想让我继续读书,大伯知道后对父亲说:“再难也要让孩子读书,学费我来出!”父亲嚅嗫地回答:“不全为学费,我是想把他当个劳力。”因为读书住校不用起早落夜干活,我坚持完成了初中3年的学业。

  很幸运,我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凭借穿棕绷的手艺,在城区买地基建造了街面房,成为城里人。

  放下棕绷刀已经有20多个年头,回望棕绷人生,酸甜苦辣,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