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剧种要保护更要传承发展 2024年05月08日  

  4月28日晚,我市庆“五一”职工文艺晚会在东阳剧院开演。晚会接近尾声时,市婺剧艺术传承中心的演员们披上华美戏服粉墨登场。“飞叉”、胡子功、舞长绸、翻过场……婺剧武戏中繁难的技巧一一展现,让人目不暇接,掌声叫好声不断。

  如同这个节目的名字《盛世婺韵》一样,如今婺剧正逢文化盛世。“去年,我们一共演出了300多场,除了公益演出,商业演出有170场左右,一共创收300多万元。”赵雷说,演出市场的火热让市领导都忍不住喊“卡”,叮嘱市婺剧艺术传承中心要把重心放在人才培养和打造精品上。

  去年,我市出台《推进市婺剧艺术传承中心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每年由财政安排200万元,专项用于婺剧人才培养、剧目建设、设备添置等。有了这笔资金,市婺剧艺术传承中心打造精品的底气更足了,今年准备为下一部大型新剧投入260万元。“五一”假期前,赵雷特地跑了一趟杭州,找导演商量剧目创排方向。

  繁荣的背后也有隐忧。比如,婺剧演员一般是从小开始训练,很多人表演实力强但学历不高,工资待遇难免受到影响,导致了很多优秀演员的流失。又比如,在补充“新鲜血液”方面,即便发现了好苗子,但许多家长不支持孩子学戏。再比如,本地婺剧编剧、导演等人才匮乏,市婺剧艺术传承中心排戏只能寻找“外援”;更别说,婺剧的传播手段仍不够丰富,亟待“破圈”。

  令人欣喜的是,本月出台的《金华市婺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对于基层剧团面临的这些问题,做出了积极回应。

  针对婺剧人才匮乏的问题,《条例》第十五条明确,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婺剧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婺剧编剧、导演、舞美、音乐、表演、经营管理等人才培育,支持婺剧艺术院校建设,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开设婺剧相关专业或者课程,鼓励婺剧院团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合作培养婺剧人才。

  针对婺剧演职人员职称评定问题,《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婺剧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办法。对长期从事婺剧的专业演职人员,可以放宽学历资历要求。《条例》第十七条还规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婺剧人才引进机制,制定婺剧专业技术中高级职称的职数激励政策,支持婺剧院团通过专家评估和专业考核等方式引进人才。

  此外,《条例》鼓励政府部门利用传统节日、重要节会、重大文化交流项目等,开展婺剧艺术交流;支持在公园、街区等公共场所开展婺剧宣传;鼓励教育部门将婺剧文化列入中小学素质教育内容等。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赵雷希望,《条例》能早日落到实处,让婺剧的好时光一直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