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立梅
北京,这座千年古都,在国人心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它浓缩了中华民族的灿烂与辉煌。
天安门广场,是我最向往之处。进入毛主席纪念堂,我在十来米外瞻仰伟人毛泽东的遗容。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我停留了许久,许多时候,这里和“神圣”“庄严”“隆重”“热烈”紧密相连。我还特意参观了宴会厅,由于面积大,那儿的天花板显得有些低矮。
前门箭楼巍然耸立,由此可以想见当年北京城防的坚固。然而,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必挨打,金城汤池也无法抵御洋枪洋炮的进攻。英法联军、八国联军、日本侵略者的铁蹄都曾在北京城头留下痕迹。我登上天安门城楼,遥想毛主席当年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场景。
穿过端门,来到午门——民间俗称的五凤楼。那三面高耸的墙殿阁给人以巨大的压迫感,未进入皇宫便感受到封建王权的无上威严。宏大与渺小,崇高与卑微,建筑上的鲜明反差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乾清宫西南的养心殿前殿东暖阁,是慈禧垂帘听政的地方。光绪帝龙椅后有半透明的帘子,慈禧就在帘后发出各种指令,而这指令又迅速传达到神州各地。
出神武门,登上景山万春亭,紫禁城一览无余,金碧辉煌,气势恢宏,非举国之力焉能有此?景山左侧的小径旁,据传是崇祯皇帝自缢处。朱由检青年登基,宵衣旰食,励精图治,乾纲独断。但是他性格上的忌刻深峭,反复无常,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最终长城自毁,投缳殒命。
景山之西为北海公园。北海的水面并不宽阔,但那里是“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地方,乔羽优美的歌词,刘炽悠扬的旋律,营造了如诗如画的意境,年轻共和国的朝气、热情和美好都可以从这令人神思飞扬的歌声中体味。
天坛公园占地约4个故宫大小。由圜丘进,踏三音石,听回音壁,过皇穹宇,踯躅在一公里长的丹陛桥上,四周极为空旷,感觉与天的距离很近。高大宏伟和精巧玲珑兼而有之的祈年殿,常常作为旅游的徽标。
颐和园是目前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园林,融合了江南园林和西湖山水的特点。循七百多米的沿湖长廊迤逦而行。廊上彩绘精美,若能搞懂所绘的一万七千多幅彩画内容,可算得半个艺术家了。紧靠它的沿湖建筑玉澜堂,乃当年囚禁光绪帝之所。此地与中南海的瀛台,一西一东,销蚀了光绪帝生命的最后十年。
行至文昌阁,远眺玉带桥和十七孔桥娇柔的姿态。昆明湖碧波荡漾,沿岸绿树绵延。蓝天白云之下,各种色彩有机而和谐地融合在这一方天地,疏密相间,浓淡相宜,错落有致,大自然的造化和人工的机巧完美结合,不由赞叹皇家园林的富赡精致、磅礴恢宏。
我还游览了碧云寺、香山公园、八达岭长城等名胜古迹。碧云寺是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所在地。香山公园则是金代的皇家园林,先后遭受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抢劫焚毁,仅存昭庙和见心斋,其余名胜荡然无存。按图索骥找到僻处东南一隅的“双清别墅”。此处房子颇简陋,面积也不大,特点是幽静。当年毛主席从西柏坡进京,在此住了半年,指挥了渡江战役,那首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就是在这里写的。当一处普通建筑与伟人或重大历史事件产生联系的时候,就有了不寻常的地位。
香山出来,回首看连绵的西山,郁郁葱葱中蕴含了当代中国多少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而一路北去八达岭的途中,绿树掩映中的圆明园遗址,又勾起多少令人悲伤的回忆。
八达岭长城绵延逶迤于群峰之上,如巨龙蜿蜒,登临其上,不禁感慨人力的伟大。此处长城为戚继光督建重修,高大坚固,雄伟险峻。居庸关在山谷之内,端详东西关门上方“居庸外镇”和“北门锁钥”的题额,俯视关门下石板上已如深沟的车辙,遥想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贩夫走卒,在这里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的或平庸的、壮烈的或悲怆的话剧。
返程游览十三陵,抵定陵,深入明神宗朱翊钧的地宫。这位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以万历初年两年的全国财政收入花六年时光营建自己的坟墓,绝不会想到自己精心构筑的永久栖身之所,三百多年后竟成了普通民众的参观游览之地。封建帝王大多殚精竭虑保留自己的躯壳以永垂不朽,只有少数帝王能想到真正的不朽在于建立不世伟业,并且只有极少数帝王为此身体力行。这也是一部二十四史每每令人感慨歔欷的原因所在。
著名的十三陵水库并不大,但因毛泽东、朱德等国家领导人参加过修筑大坝的劳动而闻名。返程从德胜门入,有跃马横枪的李自成雕像,不知甲申之变李自成是否由此处攻入北京。沿学院路、石桥路、海淀路返回住地——北京理工大学,许多知名高校林立其旁,无数高中生神往的清华、北大、人大只有几步之遥,名闻遐迩的中关村近在咫尺。
四天的北京之行实在如走马观花,匆匆一瞥。若要细细品味,非得十天半月不可。但首都的雄浑大气深厚底蕴还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若有可能,我将再次穿行于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弥补此次京华观花的缺憾。
艺海走笔
唯美文字 唯美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