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情系桑梓的真心
滋润着养育他数十年的土地
2024年04月24日  

  在东阳,“报业巨子”之名或许你未曾听闻,但你也许蒙受过他的恩惠。

  20世纪80年代初,巍山镇教育资源稀缺,每年有800多名中学生无书可读。为了打破这种局面,镇里提议每人出资20元建造学校。在那个年代,20元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更何况是按人头出资,这对于至少育有三四个孩子的农村家庭来说,基本无力承担。为此,巍山镇政府找到赵允成的父亲赵惠仁,商议能否请王惕吾先生捐资建校,金额大约为100万元。

  1986年,赵惠仁赴香港与王惕吾会面。王惕吾问道:“有多少学生没书读?”赵惠仁答约800人。闻罢,王惕吾大手一挥,捐资300万港元建造巍山镇中。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东阳官方收到的首笔超百万元捐款。王惕吾此举,也开了东阳慈善事业的先河。说起这笔钱,其实还隐藏了一个美丽的“误会”。那时,东阳的学校基本以每班50名学生为准,原计划扩充16个班,而台湾的学校每个班只有30多人,不明概况的王惕吾认为至少得新增20个班以上填补空缺,这便是300万港元的由来。在这次会面中,王惕吾还提出了捐资新建王村光小学的想法,具体金额并未明确。

  1989年,赵惠仁又一次赴港约见王惕吾,本次会面彻底打通了王惕吾与家乡东阳的联系,堪称王惕吾情系桑梓、大力发展公益事业的“里程碑”。王惕吾在会面中提到,将继续捐资300万元完善巍山镇中配套设施建设,同时捐资300万元建造王村光小学;捐资1000万港元修建王村光至巍山、王村光至白坦、王村光至歌山3条公路;分别捐资500万美元建造巍山医院、市急救中心大楼……

  为了回馈母校东阳中学,王惕吾提出捐赠100万美元设立奖学基金,奖励母校的优秀学子,并赠予母校图书馆35箱价值500万元新台币的图书,其中有一套珍贵的唐诗手抄本。据了解,这套书之前在浙江省只有一套。除此之外,他还捐资55万美元新建东阳中学体育馆、教工及女生宿舍楼,填补了当时东阳没有体育馆的空白;为帮助母校争创省级重点中学,他又捐资800万元建造省内一流的教学活动中心。

  同时,为帮助家乡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王惕吾出资委托浙江农业大学为东阳培训农业科技人才,分批选送680人参加培训,资助经费约为24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王惕吾非常支持家乡东阳修建铁路。他曾表示,要建就建经过东阳到宁波的铁路,并会促成美国联合投资公司投资70%,由东阳承担的建设费用他会帮助解决。1993年,王惕吾出资80万元用于甬金铁路建设前期工作。1996年3月,王惕吾因病逝世,出于种种原因,甬金铁路建设后续工作没能继续进行。去年12月31日,甬金铁路正式开通运营,长路漫漫三十载,王惕吾以及数代东阳人的铁路梦终如愿!

  数十年来,王惕吾将桑梓之情化为一颗颗种子,深埋三乡大地,不断开花结果,滋养着每一位东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