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也需做盆底康复 产后6周是康复黄金期 2024年03月13日  

  □通讯员 吴蓉霜

  随着女性对自我健康意识的逐渐提高,许多女性通过盆底康复摆脱了多年难以启齿的尴尬。但关于盆底肌的修复,仍有不少女性存在认识误区。在此,市人民医院巍山分院妇产科主任潘丽翔围绕常见的认识误区作详细科普。

  误区一:产后盆底肌会自愈

  答: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盆底肌受损是不可避免的,虽说盆底机能自我修复,但在短期内无法自然恢复,且不能恢复到孕前状态。

  误区二:症状不重,没必要治疗

  答: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初期基本没有不适症状,一旦出现不适,病情往往就很严重。轻症时,盆底肌只有轻微松弛,只要及时开始修复盆底肌,辅以长期盆底肌锻炼,就可以预防和改善漏尿、子宫脱垂等症状。

  误区三:已经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就难以恢复了

  答: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并不复杂,而且治疗效果很好。盆底功能障碍的轻度病人只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自己回家做盆底肌肉的锻炼。而中重度的病人可以在医院接受电刺激生物反馈等治疗。医院会针对不同病人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采取最适合的康复训练方法。

  误区四:剖宫产不需要做盆底康复

  答:在怀孕期间,随着婴儿长大,腹腔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从而挤压盆底肌肉。分娩后,产妇部分韧带会松裂,无法把器官固定在正常位置,所以会慢慢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和顺产一样,剖腹产的妈妈也会面临漏尿、子宫脱垂、阴道松弛等问题。

  误区五:自行锻炼就行,不用去医院

  答:自行在家看网络素材做盆底康复,不可能让所有的肌群都同时得到锻炼,如果动作不规范,会导致病情加重。

  盆底康复治疗贵在早期,产后6周至产后6个月,是盆底康复的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