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莲塘水库 3个月建成的
东阳首座水库
2024年03月13日  

  □通讯员 严梅兰

  “七山二水一分田”是东阳的地形写照。因为山多水少,东阳人历来重视水利建设。

  1951年7月建成的黄莲塘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后东阳建设的第一座水库。位于东阳技校东侧、嵊义公路南侧,坝高为6.9米,总库容19.89万立方米。

  1951年4月4日,黄莲塘水库正式开工,7月15日建成。3个月就建成一座水库,在当时的技术和物质条件下,这样的建设速度令人震撼。

  “酱油碟”装不尽农民苦

  黄莲塘原是黄土丘陵山岰里的一口塘,塘塍是一条乡间小路,往西6公里就到东阳老城。此塘所处的黄土丘陵旧时草丰树茂,日寇占领东阳时山坡上的松树被砍光,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入塘,东阳解放时水塘已成为一个“盘子”,蓄水量很少,造成塘北面的800多亩土地十年九旱,当地百姓说“天晴一个月,塘底就可以搭台演戏”。

  黄莲塘西北角有个小山头,称仙山,葬着冯楼村的冯氏先祖。东北角有个仙山古庙,供奉着胡公。一遇天旱塘水一干,附近的百姓就去仙山求先祖求胡公,但他们也使唤不了云雨,几百亩农田依然经常歉收或无收。当地编有《水口塘》民谣:“水口塘,酱油碟,方圆两里长,十个猛太阳,塘底像晒场,庄稼见阎王;租谷交勿出,还要坐牢房。妈流泪,爹长叹,奶奶眼泪挂腮帮;左想想,右想想,只得离乡背井去逃荒。”旧社会,真理、新生两个小乡原属泗溪乡,有24个城里人建有收租的房屋,农民租种那些田要向城里的财主交租,收成少,但田租不能少,农民日子过得很苦。民谣又云:“黄连苦,连心苦,苦不过农民苦中苦;日日苦,夜夜苦,天天不能吃饱肚。”因此这水塘就叫黄连塘,建了水库后按谐音改称黄莲塘。

  建成水库农民享上福

  1950年冬,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田地,不用再交租,迫切要求改善生产条件。正当此时,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以“小型为主,蓄水为主,农民自办为主”的大兴水利政策。在县实业科工作的斯村人斯万春,建议把黄连塘建成水库,得到了县委书记戴光、县长王心斋的重视。不久金华专署和东阳县政府决定将黄连塘修成水库,派技术员陈新桥实地测绘。经测,水库建成后受益村9个,可灌田800亩。

  紧接着,人民银行拨出水利贷款1500元,由金华专署水利股测址、设计,由斯万春、陈新桥等负责施工技术。灌区斯村、三板桥、渡诚港、洪良、新东、桥头、先锋、西河、冯楼9个村按受益田亩负担,并组成水利委员会负责建设和管理。

  1951年农历三月,水库建设开工。正是青黄不接的春荒时节,粮食紧张,农民靠萝卜、青菜、金刚刺根、柴叶豆腐、岩头衣等充饥。正值抗美援朝,人们劳动积极性高涨,农民提出的口号是:“修好黄连塘,大家有福享”“以实际行动支持抗美援朝。”

  渡诚港村(包括渡诚港、田里、西潘、陈塘头自然村)有120多户700多人,受益土地四五百亩,负担水库建设任务一半多,每个人要出50工,成了建库的主力军。该村男女老少一齐上工地,不怕天寒地冻,衣裳单薄,穿着草鞋,吃着冷饭冷饼,每天出工300人以上。斯村十多个青年组成了一支青年突击队,干活拣重担挑,休息时用铁皮喇叭筒宣传时事政策。有女青年白天挑土,晚上组织宣传队扭秧歌、打霸王鞭。田里自然村一新婚媳妇进门3天,第四天就去水库工地打夯,8人一组,夯力一致,欢声笑语,群情激昂,把石夯柱拉到最高,夯土质量最好,每个妇女每天记工分13分。有妇女因在工地劳动一天不能回家,家里老人就将饭送到工地上,把小孩送到工地喂奶。采购水库建设材料的几个村民舍不得花钱乘汽车、火车,改乘竹排去兰溪购运石灰等物资。斯村小学全体师生不定期参加水库义务劳动。与真理乡分开的新生乡堂鹤、单良、湖店等18个行政村,也组织青年团员、青壮年劳力义务支援修建水库。

  1951年7月15日,水库蓄水,发挥了效益。黄莲塘水库成了东阳水利创建工程,县政府组织全县各乡代表前去参观。

  屡次改造成为风景线

  由于初建时集雨面积少,黄莲塘水库库容不够大,蓄水较少,灌区用水紧张,极易发生水利纠纷。1955年9月,县水利局韦中文、张尧榆带着测量仪器,到水库测量地形,进行大坝加高设计。当时不通汽车,两人徒步到现场。经测量后,黄莲塘水库大坝加高列入冬修计划,同时在左坝头建溢洪道,将木板水闸改为铁闸门,用螺杆启闭机启闭。但由于水库四周山坡面积少,水源严重不足,后提出引南山坑水进库,于是又在五仓塘东侧挖了一条水渠。当时还没有爆破炸药,山头挖渠全靠铁凿一点一点凿出来。经过两个月的艰难奋斗,一条长500米、宽1米的引水渠挖成了。

  1966年,横锦水库南干渠建成,其位置在黄莲塘水库以南。黄莲塘水库水不足时,就用渠水补充到水库后灌溉下游农田。从此,黄莲塘水库成为南干渠长藤上的一只“瓜”,下游800亩农田更能旱涝保收。于是当地的《水口塘》民谣有了下半段:“毛主席,共产党,恩情如海洋。贷巨款,派干部,发动群众齐修水口塘。塘堤高十丈,里面珍宝藏,就是连晴三个月,庄稼照样绿盎盎。左想想,右想想,共产党胜过亲爹娘。”

  由于南干渠可直接供水,为了充分发挥黄莲塘水库水面的作用,1984年,横锦水库管理局与塘西公社和受益村商量,大坝前留20亩水面,保证灌溉用水,其余80多亩水面由横锦水库在水中筑坝,围成十多个塘用于培养鱼苗,供我市及周边市县水库放养。黄莲塘水库就此成为横锦水库塘西鱼种场。

  1986年后,南干渠加固扩建,黄莲塘水库下游农田灌溉用水更有保障。2010年,市政府组织水利部门对全市水库进行除险加固,黄莲塘水库也在其中。

  2023年4月,城东街道办事处对黄莲塘水库加固改造,大坝坝坡用预制块护坡,启闭机房进行装修。工程于年底完成,坝址以上集雨面积达0.25平方公里,总库容19.89万立方米,最大坝高7.05米,坝顶宽度4.2米,坝长191米,成为城东一道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