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3日  

  “我复原的只是一件流失的文物,一件最贴近我们平民百姓生活的传统服饰。”胡凯莉说,在汉服越来越热的当下,儿童汉服的生活化转化是一大课题。她希望有更多儿童在周岁、春节、二月二等传统节日身着中华传统服饰,实现非遗活化。“我们将芯芯身着百衲衣、头戴鱼龙帽的照片发布到了网络上,为父母们提供儿童版华夏传统服饰生活场景的案例,希望有更多的父母关注传统服饰,关注非遗,把传统民间生活智慧更好地传承下去。”

  “‘晚清百态·潜光藏耀的世纪’展览去年就结束了,展出过的300余件文物可能很难再有出头之日。文物,不是冰冷的器件,不是拗口的文字,而是文化的载体,是文明的基因。”胡凯莉说,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丰富多样,从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商周的青铜器,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几乎囊括了所有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但是它们的回家之路漫漫。而她尝试着通过复制其中一件文物,让它以另一种方式“逃”出大英博物馆,让人们得以窥见其瑰丽华美的风貌,就是希望此举能唤起更多人的文化自信,用更加生活化、创造性的方式去亲近文物、赓续文化,为流失海外的文物打造一条回家的“瑰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