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技术研发力 开放创新,攻克“卡脖子”技术 2024年03月13日  

  这套装备的硬件说起来并不复杂:一台带泵罐车、一个固定式储气罐。

  这套装备的作业原理也并不复杂:带泵罐车专门负责送气,将液化石油气卸注到储罐中,再通过与储罐连接的微管网,供应给用户。

  但是,要让带泵罐车把液化石油气精准卸注到储气罐中,需要定点识罐卸液技术。

  这套技术简单地说,首先在于每个固定式储气罐都要有独属的电子标签识读装置。当罐中的液化石油气用到临界点时,系统会自动通过燃气运营平台下单。接到订单信息的带泵罐车到达储罐场站,通过一对一匹配的电子标签和电子标签识读装置,双方贴近识别后,卸液枪连接到储罐上的充液口并完成匹配,系统向车载中控发出卸液许可指令,中控启动卸液程序,罐车开始卸液。

  要实现定点识罐卸液,就要严格保障车、罐一对一匹配,确保带泵罐车无法向气瓶或者未纳入管理的固定容器卸液,从而实现安全监管。

  然而,这项技术在国内处于空白。“不掌握这套技术,我们永远只能处于产业链的最底端,无法形成新质生产力。”王建中说,实践证明,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只能依靠自主创新。

  科技创新就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

  道理谁都懂,但要攻克这项关键技术,最需要的就是人才。金象科技该如何引聚高端人才?

  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

  早在2017年,金象科技就在杭州设立了智能装备研究院,聘请日本、韩国等国内外专家加盟,并与浙江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同时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借人借智、引才聚智双管齐下,全力以赴攻克定点识罐卸液技术。

  “项目从启动开始,我们的目标就很明确,研发的装备必须适应国情,解决国内突出的用气难、用气贵、用气不安全和政府监管难等问题。因此除了硬件装备,还要有智能化的制造服务平台、燃气运营平台,整个供气过程通过云端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金象科技总工王裕航说,这也意味着一直以来专注于装备制造的金象科技,还要“跨界”到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导的信息科学领域。

  经过集体攻关,金象科技不仅拥有了定点识罐卸液技术,而且这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此基础上,公司在国内首创带泵罐车,总体达到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公司自主开发的制造服务平台、燃气运营平台获得成功。

  “仅仅是为了研发定点识罐卸液技术,我们就做了180多次试验。”王裕航介绍,整套装备取得授权专利12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软件著作权80多项;而且主导和参与制定团体标准6个,涵盖了储气罐、带泵罐车、车载信息化管理系统、定点卸液技术等。

  不仅如此,借助科技创新和掌握核心技术,金象科技还实现了小型LPG储罐供气系统及其核心配件的全面国产化、智能化,奠定了国家首台(套)装备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