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有品质 幸福成长有温度 “双增双减”品牌为学生发展赋能 2024年01月30日  

  □记者 张耀 通讯员 葛俊倩

  网球对战、魔方挑战、象棋争霸……近日,市外国语小学社团成果展示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操场上运动助威声,教室里讨论交流声,校园里欢笑声,不绝于耳。

  这是我市树立“双增双减”(身体素质、艺术修养得到提升)品牌下的一个缩影。去年,我市义务教育段学校全面推进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开设课后服务课程2492门,吸引74656名小学生和31527名初中生参与托管服务,实现了“双减”与“双增”相辅相成,切实促进“双减”工作落地。

  挖掘潜能实现提档升级

  为保障课后服务顺利开展,各校实现有需求学生全覆盖,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延时服务,发挥校内教师主体作用,提档升级课后服务内容。

  每天下午,伴随着第三节下课铃声的响起,吴宁一校校园里顿时沸腾起来。该校在“1+4+n”课后服务体系下,将传统游戏、作业指导与多层次的开放型社团活动完美结合。同时,由校内教师走班对有需要的学生开展个别辅导、自学指导、学业答疑。

  “向阳美德院”“向阳文学院”“向阳体艺院”“向阳科学院”“向阳非遗院”……在吴宁五校,由该校教师设计的课后服务课程不仅拓展了学生知识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们努力拼搏的精神。

  市外国语学校初中部立足“3+3”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同时,学校以“一年四节”活动为载体,以思想品德教育、节能环保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为活动创新点,为每位学生创造展示才艺的机会,让学生得到多元的充分发展。

  扩宽渠道引进社会资源

  在充分用好本校教师资源的同时,不少学校充分发挥校外非学科类师资资源,有序引导其入校园,以菜单式兴趣拓展和主题探究的课程模式作为课堂的延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生活技能,助推学生个体性成长。

  “社会优质资源走进校园,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校内教师的压力,减轻了负担。”江北街道湖田小学校长何悦乔说。目前,该校有近20名外聘教师,分别任教沙画、街舞、科学实验、智力拼搭、编程等校级体艺拓展课程。为了统一规范管理,学校还和课程负责人明确上课制度,签订课程协议。

  作为金华市艺术特色学校,六石中心小学通过请进来的方式,为学生们设立了篮球、合唱、绘画、海陆空模等数十个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课程,无论是新兴社团的开设还是传统课程的研习,都弥补了农村教育资源的局限。

  据了解,在2023年我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课后服务遴选工作中,有8家被评定为金华市四星级以上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列入去年首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课后服务“白名单”,为培养学生体艺技能提供更多可能。

  课后服务温暖家长心田

  绿茵场上,一颗小小的足球在脚下盘旋回转,一群热爱足球的少年在奋力追逐……这是巍山镇中学教育集团开展的课后服务的一个场景。本学期来,该校充分挖掘校园、教师、学生资源,盘活社区教育资源,做好学校课后服务的赋能工作,让不少家长纷纷对其点赞。

  该校家长赵女士表示:“校内的课后服务不仅让我们不用再去校外找相关的非学科培训班,减轻了家长的经济压力,而且丰富了孩子的校园生活,让孩子和家长的幸福指数都提高了不少。”

  “双减”下,课后服务不仅要让学生放学后“留下来”,更要让学生“留得有价值”,而家长的满意度和学生的喜爱程度是课后服务质量最直观的体现。

  采访中,不少家长也对记者表示,课后服务不仅让孩子可以选择喜欢的课程培养兴趣爱好,促进孩子个性特长发展,还解决了孩子放学时间与家长上班时间冲突的问题。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在“双减双增”课后服务品牌下,深入挖掘课程资源,拓展资源渠道,丰富课后服务形式,持续输出高品质的课后服务方案,让课后服务向着有品质、有温度、有创新的高质量教育方向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