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将近,一路“苹”安 故乡的果园,是他身在异乡的动力 2024年01月24日  

  □实习生 葛禹飞

  至入腊月,枯尘空霜,春节也进入了倒计时,成千上万的异乡人开始筹划起了归程。

  “现在是下午1点,再过一个小时,山西临猗就要开始下雪了。”在城东街道李宅社区一家仅十余平方米的店面中,年逾六旬的张建成整理着苹果,同时密切关注着老家的天气情况。对于以种植苹果为生的他来说,接下来的天气不仅决定他归途时的风景,也关系到果园来年的收成。

  “独特”苹果自有卖点

  山西作为我国苹果大省之一,所产出的苹果以口感香脆甜爽,果色鲜艳著称。临猗县的苹果畅销全国25个省市,甚至出口东南亚、俄罗斯等地。张建成是当地种植户里的“沧海一粟”,占地20亩的果园是他一家老小的依靠。而今年是张建成来到东阳售卖苹果的第5个年头。

  “我们村家家户户以种苹果为生。”张建成回忆,因自家的果园位于半山腰上,起初毫无种植经验的他极难打理,每逢雨天果园还会山体滑坡,远不如平地上来得方便。“常有人劝我随大流,跟着种植存活率高的品种,但我觉得,种出自己的特色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张建成并未安于现状,而是经过夜以继日的观察和改良,最终测出坡上所受的光照比平地更充分,苹果也就更甜。因此,“冰糖心”苹果成了这片果园的常驻品种,还有早熟的“嘎拉”苹果。

  因不用农药、不打蜡、不做任何加工,张建成种出的苹果虽其貌不扬,表皮坑洼不齐,个头也小,甚至被他亲切地称为“丑苹果”,但胜在无污染、纯天然,口感脆爽,含糖量也更高,对半切开还能看见诱人的“糖心”。所有这些,让张建成在千里之外的东阳找到了自己的市场,“附近老人小孩都喜欢吃,都说甜到了心里。”

  环保“动机”源于亲情

  每到早春时节,张建成就会雇佣工人为苹果覆膜,免得在后续的农药杀虫中被殃及。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决定了苹果的整体质量。因为此时果树刚刚挂果,仅有拇指大小,且果实质地柔软易坏。在茂盛的枝叶中找到果子,并在不损坏表皮的情况下精准覆膜并非易事,可以说是个“精细活”,最快也得历时1个月才能套完。“到这个时候总有种错觉,那就是还没覆几棵树天就黑了。”在后续的打农药、除草环节,张建成也都亲力亲为。

  因为,这片果园不仅是张建成一家的经济来源,也是他们一家的“避暑山庄”。

  “在以前,空调电风扇可都是稀罕玩意,对我们来说,夏天的最好去处就是这片果园。”张建成笑着说,早先一家人经常拿着蒲扇到果园纳凉,儿子总忍不住打着“帮忙”的名义悄悄摘下一枚苹果生津解渴。因此,张建成在环保方面不敢有丝豪马虎,他通过这片果园将儿子送出大山的同时,也将绿色种植方式持续到了今天,“并且我会一直保持下去。”而儿子也在他的精心栽培下,继承了他的信念,入伍服役报效祖国。

  如今果园依旧,身边摘果的“顽童”变成了张建成的孙子。这次来到东阳,本来计划是夫妻俩一同前来,分工明确的同时,身在异乡也好有个伴。但碍于孙子年纪尚小,出远门多有不便。经商议后,张建成决定让老伴留乡照顾,自己则独自前来东阳。

  亲情滋味甘甜如“果”

  霜降,是一年当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苹果为了抵抗寒冷,会将果肉中的淀粉类物质转化为糖分,使得酸度降低,果肉也变得更为甘甜可口。“通常都是在霜降以后采摘,若摘得早了,就不好吃了。”苹果在收获时也要追求“兵贵神速”,若摘得太慢,没打过蜡的苹果很容易出现熟过头乃至冻烂的情况,就烂在手里了。收获完毕后,除了保留一部分在临猗本地销售外,余下的则用纸箱打包送到东阳销售。

  微信上的订单陆陆续续,店里苹果也在一箱一箱地减少,这也意味着张建成距离归乡更近一步。随着新年钟声临近,张建成的思念也如霜降下的苹果,虽然难熬,却滋味甚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