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再续书坊文脉,再现“捡字”盛景
葛氏家塾书坊的运作一直持续到清末,即使在那民生蜩螗的日子里,书坊生意依然不绝如缕。
“每到排版印刷的时候,入塾的孩子们就会过来帮忙捡字模,识字捡字,寓教于乐,实开当代研学游之先河。”葛煊炜回忆,20世纪70年代,葛宅村里的孩子还时常能从口袋里摸出几个木活字的字模来,这些字模就来自于清末的葛氏家塾书坊。
在葛宅活字印刷体验馆内,置放着一座巨大的转轮排字架,上面分区密列着木活字。“当年葛宅的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转轮前,帮助排版的大人们捡字。他们从转轮上捡出所需的字模,交给匠师在印版上排好,经过仔细校对、勘误补漏,确认无误后才拿去印刷。”葛煊炜听村里老人回忆,当时的工作虽有孩子参与,场面热闹却不混乱。而葛宅的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在书坊中进出,习染了一辈子也洗不掉的书生意气。
2021年,经过深思熟虑,葛宅活字印刷体验馆建设事项提上日程。在村两委会的协调下,葛宅分别以产权置换、以修代租的方式,盘下了村中连片的34间传统民居,经过修缮、改造,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体验馆于去年国庆期间揭牌。
体验馆为前后两进、两翼各带一个小院落的三合院。序厅展示历年编印的葛氏文化书籍以及农特产品,后面依次为中国印刷文化展示馆、葛氏印刷文化展示馆、活字印刷体验馆,同时附设有雕版印刷体验馆。因为,虽然清代以来的葛氏书坊以活字印刷为主,但书里所需的图片如宗谱中的宗祠图、祖先像以及各类地图等,仍需雕版印刷。村中老者回忆,20世纪50年代,村里设有小学,校址在葛氏宗祠内,当时教师都是自行做饭,无力砍伐柴火,村里于是将书坊所剩的雕版作为柴薪而斧劈刀削,一大批珍贵的雕版毁于灶火,其中就包括《寰瀛山水略》。而在修缮老房子的过程中,村民们整理出来部分雕版残片,其中就有民间喜闻乐见的财神像。这也说明,在书坊衰落后一段时间内,葛宅村民依然借助书坊的“品牌效应”,转而雕刻印刷民间祈福所需的财神像、灶神像等以获利。
在葛宅村两委会的精心筹备下,体验馆内不仅有转轮排字架,还有柜式排字架。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根据捡字口诀,自行设计文稿,捡字排版拓印;也可以从馆方提供的雕版中,选取合心意者拓印吉祥纹样。以此为依托,葛宅将探索活字印刷的活化利用,更好地推介葛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