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庆
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舞台剧《两京十五日》、青年舞蹈戏剧节音乐剧《苏东坡》、乌镇戏剧节最佳戏剧奖作品《挺好》升级版《他和她》、仙人掌喜剧脱口秀演出、义乌群星演唱会、东阳站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音乐会……回忆起2023,尽管工作繁忙,市民朱倩颖仍每月会去现场欣赏至少一场演出,为自己的业余生活注入活力。
朱倩颖是一名85后,早年也有过追星经历,除了跟同学朋友一起去看明星的演唱会,还会去听钟立风、花粥等民谣歌手的现场演唱。近些年,她不再热衷追星,更喜欢创作型沉浸式演出,尤其是戏剧类作品。“这和我从事文化工作有关,由于工作需要,我常常要创作各类作品,包括戏剧小品、微电影、曲艺等,去现场观看优质的作品演出,让我获得精神享受的同时,还能给我带来一些创作灵感。所以我每次都会和朋友讨论交流观后感,探讨优秀剧作的精彩之处。”朱倩颖说。
如今,朱倩颖更关注演出作品的创意表达、舞台呈现,尤其是能否引起观众共鸣、传递价值。“如果能欣赏到优质的作品,我和朋友们都不吝付出,愿意花费几百元乃至上千元去现场观看,因为只有到了现场,才能更好地感受演员情绪的变化、表演节奏的转换。”朱倩颖说,随着演出创作的不断推陈出新,她发现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热爱传统文化艺术,走进戏曲演出现场,一些好剧的门票都是“秒抢光”,即便是“黄牛票”,仍有人愿意购买。
在2023年观赏的演出中,令朱倩颖印象最深刻的是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的舞台剧《两京十五日》。跌宕起伏的剧情、宏大的舞台场面,在近3个半小时时间里淋漓尽致展现。演出谢幕时,现场观众依然沉浸在表演与剧情中,驻足观看、鼓掌,久久不愿走出剧场。“这便是精品剧作的魅力,像在网络频繁出圈的越剧《新龙门客栈》等作品,通过老戏新演圈粉年轻人,改变了观演群体的同时,也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受家庭氛围影响,朱倩颖的女儿从小就喜欢观看各类舞台演出。因此有儿童戏剧或者适合孩子观看的演出活动,她都会带着女儿一同前往。精彩的舞台呈现,让女儿看得津津有味,成为不折不扣的“小戏迷”。
谈及精彩的剧目,朱倩颖意犹未尽,新的一年,她许下了一个小心愿:希望东阳能够引进更多优秀的精品艺术剧目,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够感受到“文化大餐”。
每月至少一场,不吝为精品剧作演出买单
“85后”迷上沉浸式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