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校食安”改革 数字化应用助力食堂管理 2023年12月19日  

  □通讯员 斯航峰

  一餐饭摄入了多少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日前,在市第二实验小学共享食堂,笔者看到这些营养信息详细地呈现在数字显示屏上,充满了智能化。这是我市中小学普及“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应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教育局以数字化赋能校园食堂管理服务一体化建设,入选了浙江数字化改革“一地创新、全省共享”“一本账”S0,在教育数字化改革上闯出了一条新路。

  数字共享:

  让“五样采购”管理系统化

  早在2018年,我市中小学食堂严把原材料入口关,创新推出“五样采购”法,即按样定价、按样下单、按样采购、按样验收、按样结算,管理经验在省内多个县市推广。然而,“五样采购”在人工操作、手工填写、汇总分析等方面需要大量重复时间。

  如何让管理更便捷、更系统?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建强认为,局校要深刻认识到数字的重要性,才能有所作为。于是,各校陆续建设完成了统一身份认证、菜单公示、采购信息、阳光厨房等核心系统,借力“食安小工具”,向师生、家长提供一体化、智能化的食安服务。

  现在,各校食堂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应用,就能自动梳理食材数据目录,有效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长,实现了数据共享。此外,我市还完成了新一代校园食安数据中心建设,社会群众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查看食堂职工操作画面,让每个环节透明可视。

  目前,全市已集成172个学校食堂数据源,收集表单272448张,形成5个标准数据模型,共享菜单138条,初步形成“数字共享”局面。后续,我市将探索出易建设、易推广、易复制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共享模式,为全省数字化改革提供东阳教育样板。

  评价驱动:

  细节分析做到膳食平衡

  “今日午餐菜谱:椒盐明虾、猪蹄烧花生米、排骨蒸毛芋、腰果炒西芹,评分92分。”午餐后,江北初中学生张悦利用学校食堂“健康机器人”端口进行评价。

  “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应用的正式上线,为各校饮食营养赋予了新动能。平台能结合学生评价及生长发育所需,动态分析并制定营养健康的菜谱,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单睿亮介绍,师生、家长不仅可以在餐后进行评价,还可以在学校一周菜谱公布前进行食材评价。“健康机器人”会根据线上评价,分析生成“膳食宝塔”,供学校调整菜品参考。另外,平台还建立了营养健康知识库,可在线实时解答学生家长的食谱营养问题。

  据统计,该应用访问量已逾500万余人次,访问用户90万户,“健康机器人”日均咨询1000余人次,家长群体满意率达99.87%。接下来,市教育局将建设“分段归档”“一班一档”“多人一档”“一人一档”的食谱营养健康体系,打造全链条师生用餐“安心锁”。

  应用延伸:

  线上线下助力顿顿光盘

  借力“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应用,市教育局较早开启线上线下管理模式,在引领学生厉行节约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午餐结束,画水初中学生拎着各班厨余桶排队称重。“经计算,全校人均餐余量为1.21克。”画水初中食堂管理员朱宁说,系统会自动生成每个班每天的餐余量比,也能看到各年级、各班级间的餐余量对比图,还能生成人均采购量、食材利用率、餐厨垃圾量等节约指标,为食堂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为了更好地落实“光盘行动”,各校还通过绘制海报、研究型学习、实践调查报告等形式,定期开展泔水称重评比、“光盘达人”评选等活动,把光盘打卡纳入文明班级考核积分体系,让“光盘行动”落实于实际行动。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是校园食堂管理的绝对红线。今后,我市将继续以数字赋能食堂管理,坚持服务育人与教书育人紧密结合,切实服务师生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