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耀 通讯员 张丽晓 蔡湘萍
本报讯 11月30日,由《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市教育局教研室、江北中心小学联合开展的“辩课进校园”教研活动在江北中心小学举行。活动以“思辨,让整本书阅读走向深入”为主题,省内外教授、特级教师、专家学者及我市小学语文教师200余人参与线下活动,活动在线上同步直播。
素养,在课堂中提升
以思辨将整本书阅读推向深处是构建语文思维课堂的好路径。三节兼具深度、广度、高度的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青年教师徐燕飞在《安徒生童话》阅读指导课上,带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她还引领学生走近安徒生,围绕“安徒生的一生是不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童话”话题展开思辨。
江北中心小学校长王宇燕带来的《童年》推进课精彩连连。从“阿廖沙的童年是灰色的,有道理吗”“阿廖沙的童年仅仅是灰色的吗”到“苦难和温暖哪个更重要”,经过一次次思辨,她让学生对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
如何在课堂上实现整本书阅读的进阶?省特级教师蒋军晶借助阅读单带领学生梳理《西顿动物故事》一书的内容,引出“人与动物该如何相处”的思辨话题,引发学生广泛阅读动物类纪实小说的兴趣。
思维,在辩课中生长
辩课环节以学术沙龙的形式呈现。在省特级教师卢雁红主持下,《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主编杨文华、蒋军晶和省特级教师祝响响立足三节课,围绕“如何让整本书阅读走向更深处”主题,展开深度探讨。
祝响响启发老师要把握思辨阅读的特质,在超越感性的同时,谨防绝对化、标签化,让整本书阅读通过思辨走向理性。蒋军晶鼓励老师要不断提高阅读量,用自己的阅读认知引领学生拓宽阅读视野,提升语文素养。
杨文华指出,确定思辨的主题非常重要,老师要准确把握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搭建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培养学生成为积极的阅读者,不断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智慧,在分享中凝结
科研智慧成果分享,为老师们指明教学新方向。王宇燕从“搭建平台,营造浓郁的思辨氛围;设计话题,开展丰富的思辨活动;实践探路,培育学生的思辨自觉”三方面展示了江北中心小学开展思辨阅读的探索成果,并为老师们开启了一条“如何高效指导学生开启整本书思辨阅读”的通道。
据了解,自江北中心小学推行整本书思辨阅读一年多来,每名江小人已然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飘满书香的海洋图书馆,是学生潜心阅读的心灵安放处;思辨阅读吧内,学生们正专注倾听、系统思考、完整表达,思维的火花在这里不断迸发;班级里的亲子阅读分享活动,是亲子共读结下的硕果,温暖在分享中缓缓流淌。
随后,王宇燕还鼓励老师加入“这样的思辨性整本书阅读,你怎么看”的话题思辨,体验思辨的魅力。省特级教师刘晶也期待老师们灵活运用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成为真正的、积极的阅读者,为终身阅读奠基。
“语文老师要引领孩子在书中汲取力量、在困境中保持坚强、在成功中保持谦逊、在选择中保持理性、在追求中保持梦想。”活动最后,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杜玲玲这样与在场教师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