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雕博物馆内,新开设的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候选人作品展区,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让人目不暇接。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碎片化内顾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全世界手工艺人依然以穷工极巧的技艺、瑰丽多彩的创意,让公众看到世界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文明成果,用美点亮生活。“易碎的世界需要我们缝补。”在亚太地区手工艺发展峰会上,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顾问王良民以基于环保生活方式的设计入题,根据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的传统布艺生产与消费情况调查结果,呼吁立足人和自然的关系,思考手工艺的传统属性,拒绝“白象”也即华而不实的消费和创作,努力让手工艺成为绿色发展的新动能。
在东阳,木雕、红木家具、竹工艺等传统手工艺,既追求与建筑、影视等产业深度融合,更追求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早在2017年,东阳就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围绕产业结构“低小散”、环境污染、资源分配不均等短板,实施环保整治,推动行业向绿而行。仅一年内就有数百家企业被关停淘汰、上千家企业停产整治,中央除尘装置、油漆废气处理装置等设备以及水性漆的全面推广使用,一举解决了困扰行业已久的废气、粉尘、废水污染。为避免小微企业在这场环保整治中“销声匿迹”,市政府推出优惠政策,鼓励规上企业吸纳小微企业为产业链配套,使得双方都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今天这个高科技的时代,手工艺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追溯历史,迎接未来。”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资深副主席徐念沙指出,“绿色智慧、创新发展”是时代主题,也是手工艺人面临的共同挑战和探索。6年来,东阳坚持环保整治、数智生产交织并行,张扬传统手工艺独特魅力,不断推动手工艺持续繁荣,有力地回答了时代之问。
“传统手工艺要释放源源不断的红利,就必须寻找发展新动能,打造新的增长极。”陆光正认为,东阳木雕红木家居产业在完成市场规模化、生产集聚化以后,迫切需要以“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思路,重塑产业新形态。在他的积极建言之下,木雕小镇作为这种新形态的载体横空出世。4位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6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0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成为小镇“原住民”,由他们营建的展厅风格各异,与承担公共功能的小镇客厅、实训中心,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广厦大学雕塑学院,构成了东阳工艺美术行业的“孵化器”;由产业链召唤而来的各种公共力量集结于此,为慕名而至的手工艺人打造出一处艺术“乌托邦”。文化和创意,正在成为小镇最核心的内质,酝酿着产业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