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望乡,水墨无垠纳山水 2023年11月01日  

  “今年是我离开故乡45周年,也是我的军旅现役生涯结束后首次在故乡举办画展,特别有意义。”1978年,李项鸿应征入伍,辞乡北上,开始了军旅生涯。40多年间,他几经调任,“北上燕山,南下漓江,东临嵩岭,西览戈壁”,履迹遍及全国各地。他曾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喀喇昆仑山口,体验过“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的边防生活,也曾在孤悬海上的小岛聆听过惊涛拍岸,还曾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感受过马背民族彪悍狂野的力量。这些超大跨度的视觉体验,更能让他在审美经验和山水认识之外,形成博大崇高的人文情怀,由此构建起一种突出山水结构和造型的宏大叙事图式。

  “人们最需要通过艺术表达的,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例如情感、追求以及乡愁。”中国山水画流派素有南北之分,虽然李项鸿的艺术起点可以追溯到北方山水画传统技法,“四王”的缜密严谨、李可染的厚重坚实,在他的画里历历可见,但故乡始终是滋养艺术梦想的“血地”。在他看来,北方山水固然雄壮险峻,但总少了南方的滋润——秋冬之季,故乡乌竹溪上升起的薄雾;雨后初晴,来龙山上笼罩的云岚,那是他心中最美的“云水谣”。于是他将眼光转向了江南山水画大家陆俨少,师法其云水绝诣,在以密匝点染技法堆叠出的雄峻山体之外,以疏秀流畅的线条勾云勾水,烟波浩渺,云蒸霞蔚,使得构图更显灵秀。而在金华出生的中国山水画巨匠黄宾虹,其浑厚华滋的画风也为他注入了深厚的养分。

  2014年,李项鸿创作了长宽均约2米的《乡情悠悠入梦来》,这是他家乡情结的内心写照。初夏的东白山岗,茂林修竹层叠而上,掩映着粉墙黛瓦的传统民居和红瓦黄墙的现代小楼,烟云之中,飞瀑流泉跌宕摇曳,穿石破岩汇成溪涧,滋养着方方梯田、森森花木。故乡山水丰富的肌理给了他独特的艺术禀赋——走南闯北的开阔视野、包容大气的艺术态度、精工善艺的笔墨语言,使得他不断拓展艺术表达,进而追求精神表达,用笔墨创造出独具神韵的人格化第二自然,磨砺出意境超然、集婉约和豪放于一身的山水画风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