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烟火气”
有一种时尚叫“赶集”
2023年10月27日  

  “造物奇市”扎根木雕小镇  “古”文化解锁“潮”玩法

  忽如一夜春风来,今年,各类创意市集在城市各个角落全面开花,有根植田园的文旅市集、“上山”的草地市集、商场“外摆”的日落市集……特色市集之所以逐渐兴起,且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出门去赶集”,这与它的“新烟火主义”属性分不开。

  今年上半年新生的木雕小镇“造物奇市”市集活动,便是如此。该市集以“百工之乡,万物来潮”为主题,延伸涵盖传统非遗、原创手作、国潮文创、生活美学、文玩收藏、餐饮美食等,吸引了7万余人次打卡,引爆线上百万流量,文创销售额更是高达数十万元。

  当然,该市集的影响力远不止如此。在大大提升木雕小镇知名度和人气的同时,让小镇的“原居民”看到小镇的发展潜力,为引进、培育和孵化一批新型文创企业链接了良好的资源,也为大师馆和企业转型注入强心剂,大大提升了小镇文旅融合发展的营商环境。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具有东阳本土文化内涵和文创特色的标杆性品牌市集。”该市集筹备品牌策划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市集是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今年11月他们将打造第三届木雕小镇“造物奇市”,届时会在场地美陈、逛集玩法、活动体验上进行全新升级,凸显特色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集的体验感。

  城市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市集发展到今天,打动消费者的或许不再是购买本身,更多的是商业对城市记忆、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的场景还原和传承。因此,能否因地制宜地融合当地文化,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烟火集市”,便是其能否“长红”的关键所在。

  □记者 张庆

  “周末最让我期待的就是赶集,赶不同的市集,发现身边更多新鲜、好玩的。”近日,市民小徐逛了卢宅非遗市集后,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文字。她说,中秋国庆假期时,很多朋友逛了卢宅景区的市集,这里独具东阳味的摊位吸引了她。

  这是我市“市集经济”兴起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市集并非新事物,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社会的转型发展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同时也为市集的发展注入新内涵。时至今日,市集形态可谓百花齐放,包含美食、零售、手工艺、文创以及娱乐等消费品类,并且还在不断地从内容、时间、空间、形式等多个维度推陈出新。

  “今年,我市整体推进‘五百五千’工程,市集便是其中一部分,目前我市因地制宜形成了10多个形式多样的市集,如卢宅非遗市集、木雕小镇造物奇市市集、梦外滩国潮美食市集、李宅荷花灯市集、振兴路市集等,为文旅消费市场注入了新动力,其中卢宅非遗市集和木雕小镇造物奇市市集还入选全省首批重点培育文旅市集名单。”市文广旅体局公共服务科科长张浙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