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叶江涛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钙吸收能力下降,同时骨密度也会逐渐降低,从而增加了骨折的风险,因此健康骨骼对于保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2023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为“强肌健骨,防治骨松”,希望人们重视肌肉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联,更好地应对骨质疏松症,并预防脆性骨折的发生。
哪些原因会引起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营养状况、家族遗传、生活习惯、年龄和性别等。具体来说,长期低钙饮食、缺乏营养、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长期低钙饮食,营养缺乏。如果每天钙摄入量小于600毫克,缺乏维生素D,蛋白质过高,产酸过多,尿钙排泄增加,就会导致骨质疏松。
遗传因素。峰值骨量的70%由遗传决定;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特别是父母有髋部骨折史是子女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因素。
年龄因素。骨质的“流失”从35岁就开始了,这之后骨溶解速度逐渐超过合成速度,骨质开始减少,流失过速就形成骨质疏松。
激素原因。绝经或卵巢切除后导致雌激素下降,骨吸收增加,肠钙吸收下降加速骨质疏松。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巴比妥类,可影响钙的吸收,尿钙排泄增加,使骨量丢失。
其他因素。患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类风湿等疾病的人群以及过度饮酒、大量吸烟、饮咖啡浓茶、缺乏运动者,会使尿钙增加,骨吸收增加,也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预防骨质疏松可以这样做
调整生活方式。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建议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和适量蛋白质的食物,如虾、蛋、奶。在饮食中摄入了足够的钙,一定要加上维生素D的摄入,使钙被充分吸收,可以食用适量的维生素D药物。
充足的日照。将皮肤暴露在阳光下,接受紫外线的照射,这是十分简单有效的补充维生素D的方法。
适量的运动。坚持运动锻炼可增强骨质的强度和骨量。增强骨骼强度的负重运动有散步、慢跑、跳舞、打球等;增强肌肉功能的运动,包括重量训练和抵抗性训练。
老年人群需要做好预防跌倒的措施,穿防滑的鞋、家中安装扶手等,避免摔倒。
此外,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早发现和干预骨质疏松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