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权
近日,横店集团幼儿园第6期读书会在园内如期开展,20名读书会成员老师对自己所读书目一一进行了分享。“举办读书会活动是让老师在看书学习,提升自我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能提升其演讲能力。”该园园长江宗莲表示。
读书会是该园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园通过老带新、教研案例培训、外出输送跟岗学习等措施,有效提升教师水平,让幼儿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
乐于助人的“老师傅”
副园长曾郁跞是该园在1997年建园的第一批老师,任教37个年头的她,一直致力于园内新青年教师的培养,可谓是园内大多数老师的师傅。
“曾老师在我们眼里就像妈妈一样,不仅传授我们教学经验,还会细心观察我们的个人情绪,甚至帮助我们处理很多个人的生活问题。”该园教师吴晶华说,她在曾郁跞的帮助下,让自身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成长。
在去年参加市幼儿园领域(绘本)集体教学活动中,曾郁跞亲力亲为地全程指导吴晶华完成教案、教具的设计,同时提出在绘本中加入“符号元素”。因为她发现绘本中很多内容,幼儿有些难以理解,而加入“符号元素”后,幼儿可以根据设计的符号去理解故事中的内容。
在给吴晶华磨课的过程中,曾郁跞又发现她直接把内容灌输给幼儿,急于告知幼儿答案,而没有充分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让幼儿去发散性地思考内容。为此,她多次和吴晶华进行探讨,改变其上课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组织能力。
多年来,园内参加市优质课评比技能比武的老师,都接受过曾郁跞的帮助。很多时候,她都是手把手对参赛教师进行指导,助力他们更好成长。
追求细致的教务主任
陆幸虹在一线教师岗位任教21年,从带班老师到年级组长再到教科室主任,如今已是助理园长兼教务主任,是老师们的典型标杆。
“提升、细致”是陆幸虹的标签。在提升内在的专业素养上,她不断学习,在2000年大家普遍参加成人高考的时候就通过自学考试,成功考上浙师大学前教育专业。同时,她每天都会抽出一定时间来看书,进行自我成长。
在第一次参加市实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论文比赛中,用《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研究》课题获得市一等奖后,陆幸虹很快进入了园区的课题研发小组。至今,她前后参与了园内近15个课程研究,并深入研究该园影视文化园本课程。为完善园本课程内容,她到横店所有景区进行实地踩点,将课程内容和影视文化进行融合。同时,她与其他老师一起走访了多家道具公司,寻找最适合幼儿的游戏道具。
“作为一名幼师,要遵循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真正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才能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到我们手上。”陆幸虹说。
回到母校的“00后”教师
作为一名“00后”,吴凯怡是园里最年轻的老师,2006年毕业于该园的她,在去年大学毕业后回到这里任教。“我自己本身学的就是学前教育,最初也有想法回到母校教书,后又得到父母的支持,就果断地来参加面试了。”吴凯怡笑说。
因为上课活跃的氛围表现,入职一个多月,吴凯怡就被曾郁跞所关注,并推选去参加全市幼儿园教学活动比赛。在准备过程中,吴凯怡不仅积极寻求园里老教师传授经验,晚上在家也常常设计课程内容到半夜。最终,她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学习+总结+反思”是吴凯怡的成长方式,她经常会去观察其他老师的上课方式,了解她们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再做自我总结,融会贯通。同时,她也积极参加园内组织的培训活动,让她收获最大,成长最快的就是参与每一期的读书会活动。
“只有老师的专业能力足够硬,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好更优的教学质量。”江宗莲表示,幼儿园将坚守“让农村孩子和城区孩子享受一样的教育”的理念,努力让每位孩子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位教师享受成功的快乐,让每位家长获得教子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