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鹏飞
本报讯 “看我这招‘泰山压顶’”“先吃我一记‘黑熊掏心’”……为弘扬劳动精神,增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近日,六石街道吴良小学学生们聚在课桌跟前,玩起了传统玩具竹节人。
“孩子们,竹节人登场的时间到了。”六(2)班语文老师刘佳在上完课文后,笑着吆喝道。学生们一听,迫不及待地“摆好阵”,拿出精心制作的竹节人就“对打”起来,把课文中精彩的画面演绎出来。
只见两张课桌一合并,缝隙中,两个竹节人就在学生的操作下“搏斗”起来。仔细看,这些竹节人的身体、四肢,由白纸、吸管、竹子等材料做成一节一节的,用小绳子贯穿。学生在桌子底下一拉紧小绳子,小人就立起来,挥动手上的“武器”向前刺去。
据该校六年级语文老师刘佳介绍,最近班里在上第三单元第一课《竹节人》,她就鼓励学生们自制竹节人带来课堂上体验。
“竹节人是‘70后’‘80后’的童年记忆,孩子们仔细阅读《竹节人》课文的制作说明,认真准备,制作出了一个个活泼精巧的竹节人。活动中,孩子们很感兴趣,玩得全神贯注。这样一来,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刻了。”刘佳说。
“老师,竹节人真好玩,比手机游戏还好玩。”学生谢明辉笑着说。“是的,其实快乐很简单,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用心制作的小玩意也可以无比快乐。”刘佳笑着摸摸学生的小脑袋说。
该校校长单挺挺表示,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把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将书中的文字符号变成真实可感的小游戏,能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父母小时候的乐趣,以“学中玩儿,玩儿中学”的方式助力“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