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史梅芳
从我记事时起,就听老爸说,本家堂哥史美珩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高材生。他人如其名,学识成就如玉佩上的横玉,稀少而珍贵,美好而卓绝。
在我看来,他以其数十年的励志经历完美地诠释了古诗所说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策马扬鞭自奋蹄”。
堂哥平生最大的喜好是读书,说他是书痴一点不为过。读书无论古今中外,文学哲学,他凡读必精,无书不欢。堂哥读书从来不是人云亦云,他总是带着批判的眼光,以哲人的思考去读,所以总有超乎常人的独特见解,振聋发聩。无论是读书求学年代,还是工作为师时期,图书馆就是他不断求真不断提升自己的地方。
长期以来,堂哥从事哲学教学与中国古代兵家思想的研究工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做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一年后,他被国家教委抽调到北京参加由《当代思潮》杂志社组织的社会主义讲座。
他与当时的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任袁木、中宣部理论局局长靳辉明、国家教委党组书记何东昌、人民日报社总编高狄、《求是》杂志社总编有林等10多人一起编写《社会主义若干问题》等稿件。其中,堂哥写的是《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定稿后,他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等地,向北京市委宣传部、公安部组织的上千名干部宣讲,且两次讲稿都由红旗出版社和时代出版社出版发行。
堂哥在学术上着重研究军事理论——古代兵学。在研究中,他敢创新,敢啃大的课题,敢向权威挑战,是他最大的特点。1985年,他的论文《如何评价孙子兵法的历史观》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上发表,一炮而红。
针对我国军事理论界权威认为《孙子兵法》的历史观是唯心史观的说法,堂哥以充分的论据作出《孙子兵法》是一部有丰富的朴素历史唯物主义因素的光辉军事著作的论断。1988年,中国军事科学院出版的《中国军事年鉴》对此大篇幅作了详细介绍,有关专家学者认为是“孙子兵法研究的重大突破”。
出精品是堂哥在研究和写作中的又一大特点。秉着对历史负责、对后代负责的态度,他每写一句,每拟一个题目,都要反复推敲。1984年,他的第一篇论文《列宁关于抓一个主要环节的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并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993年11月,第一部专著《古典兵略》(国家丛书之一)出版,有关专家学者认为该书“为中国古代兵学思想研究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2003年6月,研究《孙子兵法》的专著《王霸兵略》出版,该书则被认为是较为系统研究《孙子兵法》的新成果。
他还原了南宋历史的许多真相,专著《是奸相还是能臣——史弥远历史真相研究》,被专家评为:“本书为一个长期被妖魔化的历史人物洗清污名,实事求是地恢复其应有的历史地位,是历史研究中的一项杰出成果。”
为了追寻失去的诗词古音,堂哥又普查了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唐诗宋词和抽查元明清以来部分诗词后,搜集古诗词中的古音500多字,每字先说明普通话读法,再以《康熙字典》和1949年前的《辞海》说明该字在古诗词中的读法并举例说明。用5年时间,编成了《诗词古音》。此书体例之规范,诗词列举之繁多,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都叹为观止。
此外,堂哥还在《光明日报》《中国哲学史研究》《求是》杂志、《当代思潮》杂志、《新华文摘》等报刊上共发表论文50余篇。正是这些学术成就,使得他有幸在北大百年校庆遴选上“北大知名校友”。
堂哥在浙师大退休,但即使在退休后,他仍坚持到校给全校本科生、研究生上邓小平理论课,并继续进行学术研究。这种“日暮苍山远,老骥自奋蹄”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同样是教师的我,让我明白一个人精神的富足远胜过物质万千。堂哥的言传身教,更让我懂得了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偷、不装、不吹、不争,是人生制胜的不二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