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丹
从今天开始,一场国家级大展——2023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在东阳木雕小镇实训基地拉开帷幕。
作品展共展出来自全国40多所艺术院校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的优秀作品近百件(组)。这些作品代表的是所在院校的最高水准,也代表着中国雕塑艺术的未来。
8日下午,记者前往木雕小镇实训基地探馆时,此次活动主办方之一的《雕塑》杂志社执行主编范海民正在指导工作人员布展。“这件作品跟那件调换一下位置,这样相邻的作品风格更为接近。”“这组文人雅士的作品意境与门头的木雕风格相得益彰,放在这里最合适。”范海民一边指导一边点评。
《雕塑》杂志创办于1995年,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管,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期刊、美术类学术期刊、雕塑期刊。由《雕塑》杂志社主办的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今年已是第十八届,共收到49所高校优秀毕业生作品579件(组),初评入选近百件,其中特别入选了广厦大学3件作品。
这一国家级大展以往多在北京、上海举办,此次是2010年以来首次在县市区举办。为什么会选择东阳木雕小镇?这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陆光正一直以来积极联系推动有关。
范海民与陆光正结缘于2020年献礼建党100周年大型木雕作品《百年伟业》的创作。在之后的接触中,范海民不断被陆光正大师为东阳木雕鼓与呼的情怀和责任担当所感动。“东阳是世界木雕之都,东阳木雕世界闻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杆,但可惜的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学这一传统技艺,致使这项技艺传承在不断萎缩。到木雕小镇举办作品展,就是希望能借助这一平台,让大家对传统文化有更多了解,弘扬文化自信,让东阳木雕不仅在全国发光,还要在全球发光。”范海民踌躇满志地说。
艺术需要城市,城市需要艺术。“本届作品展看到了新时代多元化的面貌。这些年轻艺术家创作根基扎实,个性鲜明,有独立的思考和独特的表达。他们把对生活的理解、对艺术的感知和对未来的思考融入作品中,体现了传承与发展。”范海民表示。
与前几届雕塑展相比,本届展览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亮点。
年轻艺术家创作热情高涨。作品从件到组到阵列,承载着艺术学子的新颖创意、才华和梦想。
作品题材新颖。本次展览的创作主题涵盖了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对当代生活现状的关注、对专业造型艺术语言的探索三个内容。
作品材料丰富。木头、合成树脂、不锈钢、铸铜、毛皮、声光电……从作品材料可以看出,这些年轻艺术家敢想敢做。他们通过各种材料的跨界融合或组合处理,辅以艺术装置、超级写实、动静结合等创作形式,在共性中凸显了个性。
来自郑州美术学院罗敏的作品也入选此次作品展。在现场布展的同时,她也观看了其他学子的作品,“很高兴能参加这次展览,让我看到了全国各院校毕业生优秀的雕塑作品,学习到很多东西。很多作品的材料、形式、内容,都触动了我的感官和心灵。”
此次作品展将持续到29日,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往木雕小镇实训基地,切身感受这群年轻艺术家的激情、锐气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