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疑,由杭州国家版本馆提出的“宋韵家具”,是中国家具界的创新理念。而要把理念落地为实物,需要设计创新。明堂红木为版本馆制作的百余件家具,包含了案、几、桌、柜、椅、凳、屏、灯等,除了休闲长凳,其余家具均为明堂原创。
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家具有一个共同特征:造型平直方正,结构基本上以直线部件交接而成,外观挺秀刚直。以桌子为例,无论是书桌、长桌还是几案,均采用“四面平”样式,腿足和桌面形成直角;不像明清家具的腿足位置内移,造成桌面“出头”;桌子和腿足之间也没有牙板、束腰等结构部件,而且都是直腿,不像明清家具的腿足形式多元、装饰多样。各种柜子也采用直角形式,腿足呈直线形,不像明清的柜子腿足多外撇。这样的特征也表现在花几、茶几之上,简洁的框架结构和严谨的比例尺寸,让任何装饰都显得多余。
事实上,无论是宋式还是明式、清式,书房家具都较厅堂和卧房家具更加简洁内敛,防止家具上过多的装饰转移文人的注意力。
在众多家具中,两款仿文澜阁书柜是当之无愧的“重器”。这座清代乾隆时期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造的全国七大书阁之一,如今是浙江省博物馆的组成部分。阁内的藏书柜是典型的高脚直角柜。“根据版本馆的馆藏条件,我们借鉴文澜阁藏书柜,设计了文润阁版的藏书柜。”张宏军介绍。首先是降低腿足,因为藏书柜放置在主书房的二楼,不易受潮,同时有利于扩大柜内空间;其次是增加高度,根据藏书空间把柜体高度增加到2.5米,柜内空间分成5层,可以储藏更多书籍;再次是更换柜门,把文澜阁版的实木柜门改成玻璃柜门,方便快速查找书籍,原先刻于柜门上的“文澜阁尊藏四库全书”等字样,转移到了柜的侧板上。因为柜子变高变宽,里面的搁板相应变厚,安装于腿上的牙板也加宽到与腿足同长,强化了柜子的承重力,保证了柜子整体坚固。另一款柜子则将推拉式两扇柜门,改成了左右移动式单扇门,内部空间分成7层,在使用上更加灵活。
案几的代表当数宋韵长桌。长达3.9米的桌面与同样长度的背板构成直角形。如此长且厚重的桌面却没有用霸王枨、牙板等构件支撑,而是靠两个小几作为支架。“两个小几8条腿,较之普通桌案的4条腿,承受力大为加强。每个小几的中部还有一个抽屉,既能收纳杂物,又能起到加固作用。”徐志峰介绍,这款长桌主要用于展示或者临摹书画长卷。把长卷平铺于桌面,可以清晰观赏;把长卷固定于背板上,则可以坐在桌前从容临摹。而类似的另一款长桌其实是展柜,作为支撑件的正方形小几不设抽屉,造型更加简洁,底部却设托板用于置物,同时加固腿足;桌面安装有玻璃罩,内置斜板用于陈设摊开的书籍,方便人们以更舒适的姿势阅读。
一桌一柜,造型方正规整,线条干净利落,毫无冗余构件,却又非常考究,吻合空间需求。
这正契合了宋代的精神内涵——宋代是一个文人当道的时代,更是一个理性的时代,宋明理学在此时发轫。体现在家具上,就是追求秩序和法度,欣赏工整而规范的美。因此宋代家具以矩形为主,外观方方正正,挺秀刚直,比例和尺度都精心推敲,严谨工整。即使是在作为会客空间的南书房内,沙发、屏风、茶几等家具都以直线构成,除了内勾的沙发马蹄足,没有另外的曲线部件。但是精心搭配的软包,为方正刚直的家具带来了热情和温暖。
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这些桌案都用了最简单的明榫,柜子则以格角榫为主。这是因为宋代的榫卯结构还未成熟。“榫卯作为隐藏于内部的构件,一般人不会留意。但制作宋韵家具,就要遵循宋式榫卯结构,保证家具拥有宋韵的灵魂。”张向荣说,这也是明堂红木所遵循的信条,“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不欺于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