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识】
古典家具中的“月”
□记者 王倩玫
在中国人心中,月亮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对人生际遇的思考——月的阴晴圆缺不仅勾动汪洋的潮汐,也牵动着人的心绪。中国古典家具领域的匠人们在造型上也取法了月的圆缺变化,将月亮“带进”了家门。
月牙凳
月牙凳又称腰凳,是唐代家具中的一例经典。它的造型取自佛教坐具中的圆墩、方凳、腰鼓凳,汉地工匠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将座面改成别致的月牙形。
除了月牙形座面这一标志外,为了配得上主要使用群体的身份,工匠还会在月牙凳上的壸门与腿足上增添繁复的雕花,软装也毫不马虎,几乎都有华美不凡的绫罗锦绣搭配。
从艺术风格来看,月牙凳体态敦实,造型圆润,线条优美,颇有唐代贵族妇女的丰腴盈润之美,颇具盛唐气韵。
半月桌
半月桌也被称为月牙桌、半圆桌,其实它就是圆桌的一半,还可以对桌合拼成一轮圆月,是明清家具中的经典。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奇怪,既然是拼着用的,何不直接使用圆桌呢?事实上,半月桌作为家具的功能性极强。比起圆桌,它体量更小,更容易搬运移动,也就更能满足主人家不同的需求。
此外,半桌还可单独使用,即以直边贴墙,上陈花草盆景与香炉雅玩,成为居室一景。晚明时期的版画中已经可见这种用法。
月洞门
“圆月”这一元素在家具设计中有许多佳例,有一种就是架子床中的经典元素——月洞门。
月洞门这一设计实际上是工匠从造园艺术中借鉴而来,将月洞门移植到架子床上,月洞门便成为了观赏家具时的视觉中心。除了与架子床的方形结构配合,月洞门半藏半露的特性还提升了卧具应有的私密性,故而颇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