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7月8日至7月16日,历经2320公里,我和胡才高、曾毓琳、蔡伟华等四人统一穿东阳新诗盟盟服,自驾参观游览或朝拜了田螺岭、百家岭、丹桂井、八境台、赣江源头、赣州宋代古城墙、郁孤台、标准钟、赣州市博物馆、客家文化城、江西客家历史文化博物院、赣州市非遗文化展示中心、大余梅关古道、于都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渡口、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瑞金红井、瑞金沙洲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旧址群、宁都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石城阻击战纪念园等景点,走出了一条长长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之旅。行走、思考、赋诗、朗诵,我们努力在经行之处谱出一片正气雅声。旅途之上,集景观、激情、文字三位一体,砥砺成就了一段人生深沉雄毅之记忆。
所经所见,引发笔者思索最多的是“知识分子的穷与达”“客家族人的散与聚”“红色革命的弱与强”等三个命题。
知识分子的穷与通
人因文字而蜚声,山为诗文而扬名。辛弃疾无意之中成了江苏、江西一山一台的最佳代言人。他的一曲《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让北固山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龙虎之声名动九州;他的一阕《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让郁孤台随“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熔诗趣哲思于一炉的佳句而驰誉八方。稍有文化者,应都知郁孤台之名,但郁孤台为何叫“郁孤台”,郁孤台坐落在哪座山,知道的人并不多。
7月9日近午时分,我们冒着39摄氏度高温登临了郁孤台。这回亲赴赣南,除了做好文案功夫,再加步至目巡,对郁孤台有了感性与理性兼具的通盘了解。
据考证,郁孤台创建于唐代,并不是因为辛弃疾的“忧郁孤愤”而命名,而是因地势“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而得名。郁孤台所在之山,竟与中国西北大名鼎鼎的“贺兰山”重名。江苏镇江的北固山,海拔高度仅有55.2米;郁孤台所在的贺兰山,海拔也只有131米。从自然海拔而言,此二山诚不足道也。但这两座山在千百代中国文化人士的心目中却有千钧之重,万仞之高。为何?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仙人毕竟渺不可寻,文化才是浸润身心的甘泉。因此,笔者想把刘禹锡的名句改为:山不在高,有历史文化内涵则名!正是因为有辛弃疾等有正气、有热情、有才具、有诗心的文人雅士登临题咏,才能让平常山丘化寻常为奇崛。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乃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有过“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 ,汉箭朝飞金仆姑”的真刀实枪杀敌报国酣畅淋漓人生体验的辛弃疾,随宋室南归后却处处受到投降派的掣肘,报效国家的壮志始终难酬。因此,时值壮年的辛弃疾,也颇有“生年不满百,长怀千岁忧”的抑郁孤愤。当他登临郁孤台(又叫“望阙台”),一定会感名而起兴。看到台下不远处赣江流日夜,一定也会有苏轼那样的“哀人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浩叹。更何况江西造口,还是大宋的伤心地、耻恨处。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辛幼安词》披露:“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自此起兴。”堂堂大宋太后,被金兵一路追杀,狼狈逃到江西造口,方幸免一死。台名、江流、痛史,让辛弃疾百感交集。张元干“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的壮志,辛弃疾何尝会少却半分?但空怀壮志,君王不察,请缨无路,愤激之情郁勃于胸,郁孤台上的清风掀开了心灵的火山口,于是一首震古烁今的词作喷涌而出: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中国多贬官文学,多怅怨篇章。“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让人油然想起上下数千年,中华奇才们在理想与现实的拉锯战中由青丝到白发所无谓消耗的热血与才智。几千年来,中华多少仁人志士为打破“穷”与“通”的魔咒而艰难竭蹶,上下求索。从《易·系辞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到《吕氏春秋·高义》“然则君子之穷通,有异乎俗者也”,到孔子“君子固穷”,又到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屈原《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一直到《红楼梦》“自古穷通皆有定”。其间虽亦不乏旷达之语,但缭绕在“穷”与“通”(达)之间的实多悲苦之声。千古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获得“通”与“达”的不少,但一辈子困于穷境,郁郁不得志的也如恒河沙数,数不胜数。这里面,尤以辛弃疾、陆游为最,一个是无数次“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个是“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最终二贤皆赍志而没。
为什么千百年来,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剧一次又一次上演?定是当时国家政体、人才机制出现了问题。
且不说门阀制度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戕害人才机制,即便让唐太宗李世民大赞“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科举选拔制度,虽然为庶族子弟打开了一扇通往仕途之门,但进入仕途之后呢?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苏东坡……哪一个不是进入仕途之后依然饱经坎坷,备受折磨?
细究起来,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与人才机制问题多多,但“人治观念”盛行与人才正常“流动”机制的匮乏不能不说是其中很重要的两大原因。
因为人治观念盛行,导致长官意志强权统治。没有健全的监督纠察,权力不能关进笼子里,一切都由君王长官说了算,任人唯贤很容易只是挂在嘴上,而任人唯亲则成为滥大街现象。善于溜须拍马,具备奴才型人格的人士便容易在官场上位,而真正的人才往往具有独立之风骨、自由之精神,一旦遇上昏聩无能的君王或长官,便很容易受到打压,让你长期或一辈子“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当今一些流行语,俏皮中透着哲理。“财富靠滚动,朋友靠走动,团队靠活动,人才靠流动。”是啊,人才靠流动!中国历史上是出现过几次人才流动十分便利的时期的,比如春秋战国,比如魏晋时期,虽然这些时代皆属乱世,但真正的人才,都拥有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底气,都具备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机遇选择权。所以这两个时期,虽是乱世,历史的天空却出现了群星璀璨的壮观景象。
可惜好景不长。一直到十九世纪,依然在为人才问题纠结不已。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己亥杂诗》中的第125首中不是痛心疾首地感喟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而大洋彼岸的惠特曼(1819年5月31日-1892年3月26日)已经在《大路之歌》中纵情歌唱:我轻松愉快地走上大路,我健康自由,世界在我面前,长长褐色的大路在我面前,指向我想去的任何地方。大洋两岸时代基本相同的两位诗人,笔底情调大不相同,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人才有没有找到适宜生长的土壤。
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政体不断优化,中国建立了历史上最好的人才机制,从中央到地方,对人才的珍视、培养、选拔、重用,达到了崭新的高度。以往,中国的仁人志士经常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而现在,生逢盛世,我们最应该担心的是自己是不是真正的人才,真正的英雄。2022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第一段就透露出我们这个时代人才的“利好”消息: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浙江如此,神州大地哪里不如此?
想象一下,辛弃疾、陆游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他们的心锁一定可以打开,他们的诗词里一定会流泻出更多的奋进快慰之音!
客家族人的散与聚
7月11日上午,我们踏访了位于赣州市杨仙岭附近的客家文化城。这是国内外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客家文化建筑群。宏敞的广场,高大的牌坊,众多的展馆,丰富的展品,无一不向我们宣示着客家人的繁庶与实力。
徜徉于赣南客家文化城,在展馆之间流连之际,有两句话一直萦绕在笔者脑际,一是“形散神不散”,二是“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客家族的分布地极为广泛,广东、广西、江西、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四川、湖南、贵州、云南、海南、陕西、新疆等地,以及港澳台地区,乃至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客家人开枝散叶,可谓“散”矣。但是客家人又有非常强烈的族群认同意识,族系根脉始终不断。在宣扬族群认同的同时,他们十分强调中国性,认为自己是中原南迁的汉人后裔,保持着明确的中华民族认同,形成族群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的高度统一。
在客家籍知识精英的倡导下,客家人以追溯源流为旨归,以整理乡邦历史与文化为路径,开启了一条绵延不绝而又日新月异的认同之路。客家人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客家方言是中国八大方言之一。客家族群十分注重对自己语言的保护,从小就受到“宁卖祖宗田,毋忘祖宗言”的训导。发展到当代,客家族群更是借助于报刊、网络等媒体不断传承与传播客家文化。
当我们站在章、贡二江合流处的八境公园广场上,认读着2004年在赣州举办第19届世客会纪念碑上的文字,进一步感受到客家人形散神聚的特点。今年11月份,第32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又将在有着“围屋之都·山水龙城”美誉的赣南龙南举行,“尊祖敬宗、耕读传家、开拓进取、兴家报国”的客家精神将一步发扬光大。客家人自身文化特色鲜明,又绝不固步自封,他们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崇尚华夏正统文化,诗礼传家;另一方面,又善于从当地少数民族中汲取养分,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正因为如此,客家族中英才辈出,闻名遐迩。黄遵宪、廖仲恺、阮啸仙、朱德、叶剑英、叶挺、陈寅恪、陈丕显、邹鲁、谢非、杨成武、杨勇、张鼎丞、傅连暲、卢嘉锡、丘成桐、钟敬文、杨宪益、黎明、张国荣、万梓良、陈小春……星汉灿烂,举不胜举。
客家族,分明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精神品质的一个很好的缩影。
红色革命的弱与强
世上有一种奇特的植物叫“葛兰藤”,它长在森林深处,极不起眼,只是慢慢生长。可森林里的高大树木遮天蔽日,使它无法获取阳光的温暖,于是,它默默生长,每攀爬到一个新的高度,便切断自己原有的根,又在新的起点扎根生长,一直长到昂首天外,沐浴到阳光雨露。
共产党人既像葛兰藤,又远超葛兰藤。从青蘋之末到长风浩荡,从星星之火到燎原烈焰,从社会边缘到世界中心,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可以总结的原因很多。但这回赣南之行,走访大余梅关古道、于都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渡口、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瑞金红井、瑞金沙洲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旧址群、宁都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石城阻击战纪念园等地时,笔者脑海中浮现最多的是意志力、务实心、大局观、鱼水情等关键词。
7月10日上午,我们上了梅岭。梅岭上专门辟有“陈毅同志隐蔽处之一”景点,景点上立有陈毅同志“梅岭三章”诗碑。我们很想实地寻访一下陈毅同志当年藏身的山洞,但上山石阶正在修整,游人不能上山。我们只能站在诗碑面前,摩挲之不足,群起而朗诵陈毅同志的《梅岭三章》以寄敬意。
在南方打游击的三年之间,陈毅同志艰苦备尝,为了坚定游击队将士的斗争决心,陈毅同志提出:“真正的革命同志要坚定信心,能坚持到底的是将来革命的骨干,留下一点星火,必能燃遍万里江山。”在保持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方面,陈毅同志作出了最好的表率。1936年冬,陈毅同志在游击战中经历了最为惊险的一次生死考验,由于叛徒出卖,他和项英等人在梅山的住地被敌人包围。敌人以五个营的兵力在梅岭展开地毯式搜索,陈毅等人不得不昼伏草丛,夜间转移,他们没有粮食,靠着吃野果、野菜在寒冷的树丛中撑了20多天,最后才化险为夷。“意志坚如钢,度量大如海”,这是毛泽东同志送给朱德同志的十字崇高评价。岂止朱德同志,一切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都体现了这种精神品质。面对绝境,陈毅同志的理想信念决不动摇,《梅岭三章》中所体现出来的共产党人那种永葆初心、生死以之的钢铁意志,时隔八十多年,至今读来,依然十分令人动容。
7月13日下午,我们来到位于赣州市寻乌县城西南中山路马蹄岗上的“寻乌调查纪念馆”。纪念馆入口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几个大字格外醒目,门口石碑上清晰镌刻着《反对本本主义》七个部分完整内容。寻乌调查专题陈列馆里,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一处处注解,详细记载着毛泽东同志在寻乌开展调查研究的背景、过程、方法及红军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人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祖师爷”,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秉承务实精神,重视调查研究,赓续接地气的工作方法,才打下了红色江山,巩固了红色政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将调查研究,务实精神不断发扬光大。早在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就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2023年3月13日,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记者会上提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中共中央办公厅3月19日又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区部门围绕重点问题展开调查研究,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红军的由弱到强离不开调查研究的务实作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必须赓续调查研究优良传统。
7月15日,我们来到石城阻击战纪念园。参观游览间,笔者常想:在精致的利己主义盛行的当下,在共产党人打天下时那种顾全大局、舍己为公的高风亮节面前,很多人是可以榨出鲜衣冠底下的“小”字的。
石城县在赣州市东北部。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遭遇严重挫折。尤其是1934年4月广昌保卫战失败,造成中央苏区北大门洞开,敌军不断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中央苏区及10万红军危在旦夕。1934年9月26日至10月7日,为保障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安全集结与转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命令彭德怀、杨尚昆、彭绍辉、萧华等率领红三军团、少共国际师、闽赣军区独立七团和十一团共计3万人在石城北部设防,阻击国民党军约10万人的进攻。
3万对10万,必须用血肉之躯阻挡住敌人进犯红军中央和大部队的铁蹄。面对随时可能的献身或伤残,留守石城的红军将士无怨无悔,拼命以赴。此次阻击战从准备到红军主力完全撤离石城,历时40余天,有效阻滞了敌军进犯的步伐,为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完全集结与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942年4月,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干部大会上讲了古希腊安泰的故事,他借用这一故事阐述了党和群众的关系:“我们脱离了母亲——群众,就会同安泰一样,随时可能被人勒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理念,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群众观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说共产党人既像葛兰藤,又远超葛兰藤。葛兰藤向上攀登过程中,会自绝根脉;而中国共产党人绝不会自绝根脉,这根脉就是人民大众。
在梅岭、于都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渡口、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瑞金红井、瑞金沙洲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旧址群、宁都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石城阻击战纪念园,我们无时无处不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大众的鱼水深情、血肉联系。周篮嫂一家豁出命来保护陈毅同志,《十送红军》里苏区十万百姓的浓情挚爱,瑞金红井中至今汩汩奔涌的深情记忆,石城县小姑乡和平村被铲共团杀害的45岁的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刘世献、12岁的乡苏维埃儿童团长刘振水父子……正如歌里唱的:中国的老百姓啊/最淳朴最忠厚/你爱他一分/他就回报九十九/你把老百姓啊/放在心头/老百姓就会把你把你捧在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殷殷嘱托: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170多次。只要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血肉联系不断,党就会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蓬蓬勃勃、蒸蒸日上。
为期九日的赣南之旅,景满目,情满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