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高光时刻后,80年代末期,东阳版画开始趋冷。
“80年代初,新思潮席卷中国,表现主义、抽象派、现代派、后现代派等思潮冲击着中国美术界,影响年轻人。”沈健人说,虽然杜荣尧及时建议年轻人坚持走自己的创作道路,但各种美术形式的兴起,特别是90年代传统中国画的回归,对版画创作造成了巨大冲击。
相较之下,融画与刻于一体、既费脑力又耗体力的版画创作,逐渐被冷落,除了吴季生、任龙魁等四五人,其他版画创作者纷纷转型到国画创作,就连杜荣尧回到东阳后招收的第一名徒弟沈健人,也转向了工笔画创作。
“版画创作难,套色木刻更难。”曾任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的蒋天耕说,套色木刻要求以最简单的色彩表达最丰富的画面,一幅套色木刻简直就是提炼色彩的“超高温熔炉”。作为色彩运用顶尖高手,杜荣尧在创作套色版画时也是非常痛苦和纠结。“他创作一幅画,在确定整体构图后,还要画很多色彩小图,反复比较后才能作出艰难的选择。色彩稿子定稿后,他还要分色设计,分色的单色稿子又要反复比较。他要经历无数次煎熬,才能提炼出完美的色彩。”蒋天耕感叹,这样的煎熬对许多美术创作者来说可谓“炼狱”,而黑白版画又远不能满足大众审美需求。因此,当杜荣尧培养的版画创作群体或转行或衰老后,东阳版面后继无人,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绝版”。而杜荣尧的版画创作,顽强地坚持到了重病无力握刀为止。
遗憾的是,在东阳漫长的办展史上,居然没有一次版画作品专展。也许,1991年,东阳市首届工艺美术展举行时,寥寥无几的版画作品,已经预见到曾经的盛世风华永难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