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荣尧水印木刻作品《雪》
东阳版画的勃兴,一定程度上还与东阳木雕的交融互动不无关系。
“版画就是美术界的篆刻,不仅需要深厚的绘画功底,还要拥有精湛的刀法。”市美术馆馆长金妙雄如此形容版画艺术,“东阳丰富的木材资源,东阳木雕多元的平面浮雕技法,都为东阳版画超常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养分。可以说,两大姐妹艺术互为补益、相互赋能。”
时在东阳木雕总厂工作的陆光正就与杜荣尧等人往来密切,两人经常探讨切磋木刻艺术。20世纪80年代,陆光正赴日本参展,还专门携带了杜荣尧、卢甫圣、吴季生的版画作品,在日本一售而空,每幅售价高达二三百元。
“杜荣尧先生其实有着深厚的国画功底,但他回到东阳后坚持版画创作,一是为了艺术追求,二是为了创收养家。”吴季生说,版画创作的一大特点,就是一块刻版可以印出多张画作,有利于“一稿多投”。整个60年代,杜荣尧边创作边投稿,作品时常见诸《版画》《工农兵画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浙江日报》等全国各大报刊,“当时发表一张版画可获稿费10元,是一笔不得了的收入,杜荣尧先生以此举改善家人生活,反哺版画创作。”而借助杜荣尧提供的投稿渠道,吴季生也走上了“以画养家”“以画养画”的路子。
出生于1937年的郑金城也曾供职于木雕厂,后任市竹编厂工艺美术师。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创作的版画作品先后入展省纪念鲁迅逝世50周年版画展、全国藏书票微型版画大奖赛。
卢宅的建筑、风光常出现于杜荣尧的版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