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倩玫
近日,中信红木的老客户、来自山东潍坊的张先生发现,中信红木的售后服务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几天前他购买的一批家具到达潍坊,一小时内就有专业的售后人员送货上门,将家具搬运、摆入家中。“以往,家具运到这边后,要过几个小时才能送到家里,现在可快了不少。”张先生说。
中信红木售后服务效率的提高,是因为该公司建设了“数字大脑”。“当前,‘数字大脑’第一阶段建设完毕,生产管理系统与售后服务系统实现了数据互通互联,工厂装货发车信息一出,对应目的地的售后服务团队就收到了通知,开始提早做准备。”中信红木董事长李忠信说,这种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传递手段,就像给企业装上了一个“聪明”的大脑,有效指挥着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让企业管理更加高效。
红木家具行业属于传统制造业,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存在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粗放等问题,制约着行业的发展。作为我市木雕红木家具龙头企业,中信红木与时俱进,近年来一直在不断学习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努力实现数字化转型。
早在几年前,中信红木就陆续在各部门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部门内部的无纸化办公。而后,企业实现ERP系统进行生产管理;机加工数控中心进行自动化制造;财务管理系统控制成本;全国经销商、客服有专门的订单系统;售后服务系统管理售后;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溯源系统辨别产品真伪。这些系统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产管理效能,也为数字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然而,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并不互通,像一个个独立的孤岛各自为政,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对接仍然依靠人工沟通和派单,这就导致公司无法实现供产销协同运作,也难以快速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因而,企业“数字大脑”就是打破信息孤岛的法宝。
为实现真正的数字化管理,中信红木于今年启动“数字大脑”建设,计划用两年时间、分四个阶段完成建设。在李忠信的手机里,记者看到了总体规划框架,以及每个阶段的规划目标、具体路径、实施细则和建成效果,步步分明,一目了然。
据介绍,中信红木的“数字大脑”将打通企业所用的订单管理、制造执行控制、仓储、客户管理等信息化系统,将各个系统内的数据转化为标准化数据,让各部门作业流程无缝连接,实现企业信息的可视化管理。
“届时,我能通过办公室的总控制中心,清晰地看到各项工作的进程。”李忠信说,根据计划,系统建成后,中信红木还将实现全国终端自动派单生产、工厂生产计划实时管控、员工工作任务、薪酬可视化、财务状况动态掌控、售后服务全国联动等目标。
中信红木“数字大脑”第一阶段建成后,感受到高效便捷的还有该公司的售后服务团队。“接到投诉处理时,层层审批是最头疼的事情,我们要拿着审批单,挨个请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签字,现在不需要拿了,填好审批单后,自动审批系统会派单给各个负责人进行线上审批。”该公司一售后服务人员说,投诉结办周期从以前的一周缩短到了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