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力主议和掀轩然大波 2023年06月21日  

  建炎元年(1127),王伦被任命为“大金通问使”,前往金国探望徽钦二帝。到达金国后,王伦提出议和,希望金国归还二帝和太后,恢复大宋被占领的疆土,使南北民众不遭涂炭。

  《宋史》记载,一手制造了靖康之变的金国名将完颜宗翰认为,王伦要求议和是他本人之意,而非宋室主张。因此此议未被允许,王伦还被扣留金国长达5年才放回。

  绍兴七年(1137)春天,宋徽宗和宁德皇后去世的消息传回南方,朝廷又任命王伦充任“迎奉梓宫使”,去金国商议接回帝后梓宫,同时请求金国归还河南的土地。王伦先到河南雎阳,见到了金朝扶持的伪齐皇帝刘豫。刘豫担心宋金两国之间另有计谋,要求王伦交出国书,遭到拒绝。随后在见到金国派出的欢迎使时,王伦告知了此事,金国于是废黜了刘豫。在此前提下,王伦顺利说服了金国同意归还宋徽宗和宁德皇后的梓宫,同时答应将太后送回宋国,并归还河南的土地。王伦回朝复命,金国派出使臣到南宋商议和议之事。

  因为王伦一直主张议和,所以宋室诸多大臣将其视为“主和派”,特别是他第二次出使金国,还带着金使回朝,更是让“主战派”与其势不两立。

  绍兴八年(1138)秋,王伦带着宋高宗嘱托的二十多项使命,第三次出使金国。返回时,金国派出萧哲、张通古作为“江南诏谕使”,一同来到宋国。由于金国使者傲慢无礼、倨傲骄横,引发了朝廷诸臣不满,并归罪于王伦。王伦难敌舆论纷扰,请求辞职而不准。

  正是在此番情势之下,当年12月14日,贾廷佐写下了洋洋1600多字的《论和议书》。

  两位相门之后的“对决”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