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成为“新时尚” 中医药国潮风来袭 2023年06月21日  

  □记者 何若舟

  端午到,香包俏。

  临近端午,市中医院推出的各种养生香囊又受到年轻人追捧。作为一种时令性中医药产品,市中医院研发各种香囊已有十多年,花色造型越来越丰富。许多年轻人经由小小的香囊,掀开了中医药文化的“盖头”。

  从最初的“神农尝百草”到现在的“中医药国潮”,中医药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道路上从未止步。近年来,我市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15家基层医疗机构均建立了中医馆,在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同时,积极探索中医与现代医疗技术的结合,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市民需求。同时,不少年轻人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部分学校已开设中医课程和研学项目,吸引了青少年投身中医药学习与研究。

  市中医院党总支书记汤加利表示,我市中医药产业竞争力正逐渐增强,创新能力和文化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推动中医药创新融合发展,是开启中医药产业发展新篇章的重要一环。这就意味着,中医药产业将向互联网、院校平台、休闲旅游等年轻领域跨界延伸,并重点开展药膳、食疗等中医药养生领域研究,研发文化创意产品,促进中药养生保健品成果转化、交流和贸易,打造中医药大健康产业。”

  民谚有云:“冬令进补,三春打虎。”补膏是冬令进补首选佳品。正所谓“一膏补所有,一吃要很久”,曾经的冬令补膏以综合性进补为主,受众多是老年人。随着中医药的创新发展,雪梨膏、黄芪膏、九味头膏、桑葚膏等适合不同人群的特色膏方横空出世。“我们的特色膏方更富个性化,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保健需求,价格也很亲民,不仅受到中老年人群的青睐,还引发年轻人前来咨询购买。”市中医院宣传统战科副主任段闪闪介绍,中医药遇上年轻人,竟也擦出了如“北京遇上西雅图”般的火花。

  除了膏方受青睐,更多年轻人开始接受并喜欢上了“养生茶”。城区一家甜品店就以中药和果蔬为原料,制作了一系列养生饮品,如“苦瓜不苦养生桶”“红糖姜枣暖身杯”“古法红曲核桃酿”等,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美容领域更是中医药的用武之地,不少年轻人开始使用中药面膜。“由于我脸上长了很多青春痘,担心化学面膜的添加剂会伤害皮肤,就在网上买了很多中药面膜,如黄连黄芩面膜、绿豆面膜等,用了一阵子感觉很不错。”刚刚大学毕业的90后玲玲(化名)说。

  此外,中医独特的治疗方式也成为年轻人的首选。社区的盲人按摩店、医院的针灸推拿科,处处可见年轻人的身影。

  明明处于身强体壮、风华正茂的年纪,为何频频与中医药“有染”?市名中医、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卢巧英介绍,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压力普遍大,加班、单休已然成为常态,多多少少存在亚健康,“目前很多疾病已年轻化,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甚至恶性肿瘤。”卢巧英说,与之相适应,调理人群也年轻化,年轻人对身体越来越重视。来自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数据显示,自去年6月以来,该中心接诊达9770人次左右,40岁以下人群达3100多人次,其中30~39岁达1700多人次。

  说起中医药调理身体,大家总能想到一喝就是好几个月的中药、一做就是好几个疗程的针灸……其实,“慢吞吞”的中医,也有“风驰电掣”的一面。比如应对夏季中暑的“扭痧”,就是常见的民间中医疗法,可以快速止住中暑,救人一命。

  事实上,中医的“慢”,更多是出于治标的需要,比如为晚婚晚育的女性解除不孕不育之苦。市民林女士今年31岁,在结婚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没能怀上孩子,和丈夫去医院检查了几次,都显示没什么问题,但就是没动静。后来请中医开了几帖中药调理身子,服了几个月,居然成功怀孕了。感受到中医奇效的林女士于是化身中医药文化推广者,身边好几位朋友在中医的帮助下成为母亲。

  “中医药成为国潮并非偶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中医药正逐渐年轻化、现代化、国际化。”汤加利表示,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提升,中医药将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成为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