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4日  

  □记者 吴旭华

  虎鹿镇葛宅村,有一座用残砖碎瓦、断壁颓垣构筑的“廉让园”。在一直践行着的廉政文化教育功能之上,近来它又多了一层功能:消防安全警示。

  “我们村庄自1417年建立以来,606年间经历了多次重大火灾。记录显示,自1861年9月12日以来,受灾农户达20户以上的就有7次。整个村庄可以说是在废墟上屡毁屡建。看到这些残存的建筑构件,我们就会想起一次次火灾,深感消防安全责任重如泰山……”每次有人前来参观,葛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葛煊炜都要介绍这段历史,同时不忘向游客和村民普及消防安全历史:黄帝时设立专门管理用火安全的官员,称为“火政”;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把消防作为关系国家贫富的五件大事之一,提出了“修火宪”的主张,《管子·立政》就记载“修火宪,敬山泽、林薮、积草”。

  这座中国传统村落也存在着一套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修火宪”模式,它源于独特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