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葛俊倩
本报讯 “麦秆要握牢,镰刀要朝小麦根部割,放的时候要整齐,有时一刀割不断,要再割几下。”16日,千祥镇三联小学的第四届丰收节在601班同学的激情割麦子中拉开了帷幕。夹着浓浓的麦香,同学们在田间地头挥舞镰刀,在麦田里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老师示范引领下,601班的同学们学着蹲马步低头弯腰,左手揽起一缕麦子,右手用镰刀割下麦子。“我学会了收割麦子,虽然并不容易,但我在割麦子的过程中,发现黄麦子比青麦子好收割。”601班学生史晨彤说。
随后,602班、603班同学也相继出动。他们分工明确,将麦子放在地上拍打出麦粒后,再进行过筛、脱壳等工序。麦粒怎么变成面粉呢?同学们搬来了石磨,经过多次研磨,顺利地磨出了比较细腻的面粉。
众所周知,小麦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许多美味的食物就是以小麦为原料制成的。于是,五年级的“小厨师们”进行了面食大比拼。这边包饺子,那边擀面条,还有的烤起了香喷喷的面包。
小麦除了可制成美食,毫不起眼的麦秆在四年级同学手中还能成为艺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剪、刮、粘、贴、画、编、绘等多道工序中,将麦秆编成扇子、垫子、风铃等各种手工艺品。此外,麦秆还能用来做麦哨、泡泡机等,让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
据悉,该校向来重视学生劳动教育,结合校本课程,专门开辟了劳动实践基地,按时令和年级,种植不同的蔬菜瓜果。从前期的翻地、播种、浇水、施肥,到后期的果实收割,都由学生们实地操作,让他们在劳动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成长。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相信学生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农作物的生长与成熟,更有付出与收获、时间与生命、责任与使命。”该校副校长黄贵苏表示,在学校持续不断的劳动教育课程的浸润下,学生们在劳动基地这片土地上收获的不仅仅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切体会,更难能可贵的是逐渐养成了劳动的习惯和应有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