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倩玫
熟悉明式家具的人肯定对“冰盘沿”一词不陌生,毕竟各种桌几椅凳上似乎都有它的影子。
了解冰盘沿,首先得认识到它出现的位置,也就是边抹。边抹,即大边和抹头,这是攒框作法造成的边框部件。
工匠通过榫卯将大边和抹头连接成框面,将视角从框面转移到侧面,工匠就不得不考虑如何塑造框的侧面轮廓。而框的厚度,就决定了面沿的发挥空间。
从王世襄先生给的十六例冰盘沿经典造型可以看出,冰盘沿在水平方向均为平行线段;而垂直方向则包含线段与弧线两种线型,故而在视觉角度形成了不同的分层,常见单层、双层、三层和多层。
单层冰盘沿造型最为简单,上下两端以一条垂直线段和一条饱满弧线连接,它也是所有冰盘沿的基础造型,这种造型敦厚朴实,十分耐看。
双层冰盘沿并非在当中分隔,而是在快要至底的地方另起尺寸极小的一层,这种做法也被称为“压边线”。
对于厚度有限的面沿来说,三层冰盘沿的设计其实已经相当复杂,三层的大小分隔也有了更多变化。
有在二层冰盘沿基础上,将较大一层进行二次分割的;也有在上下各作一个极小层拱卫中间层的;有些工匠还会将打洼技法纳入其中,将尺寸之地营造出须弥座一般层层相叠的复杂观感。
多层冰盘沿亦如此,因为面沿位置有限,层次越多,工艺难度就越大,如何提升线条的细腻程度,如何将不同线条流畅顺滑地连接起来,这既考验工匠对线条艺术的理解,又考验手下功夫的水平。
如前言,冰盘沿常出现于攒框造法的面沿,而在明式家具中,使用攒框造法最多的便是桌案椅凳的面,以及床榻的面和圆角柜的柜顶。
桌类家具的结构差异不大,椅类家具种类相对更为丰富,而冰盘沿就常出现于靠背椅、扶手椅和圈椅的椅盘面沿,虽然结构不同,但冰盘沿都能完美融入其中,同时发挥自己在实用性和审美性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