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双减”下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密码 吴宁五校校本研修项目获省级奖项 2023年05月16日  

  □通讯员 葛瑶琴 陈俏

  本报讯 近日,吴宁五校“双减”工作喜结硕果,该校校本研修项目《研课“三重奏”: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密码》获评省中小学精品项目,成为我市唯一一所获评学校。

  据悉,吴宁五校一直立足学校概念构图教学科研项目,以提升教师“内功”为抓手,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挖掘潜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落实“双减”工作。

  优化“环境场”走向专业自觉

  语文骨干教师包盛楠在市小学语文素养大赛、金华市语文优质课评比等活动中一次次脱颖而出。每次活动,学校名师工作室、学术委员会和助力团夜以继日地陪着她备课、磨课,大大提升了她的教学专业水平。本学期,包盛楠还将代表我市参加金华市小学语文“教坛新秀”评比。

  为规范教学管理,打造高效课堂,吴宁五校制定了详细可行的研修规划,汇聚各方教学骨干和专业力量,根据学校各学科教师的特性,形成了“431”教学管理机制。即“学校顶层设计、教导处统筹把控、教研组具体落实、备课组分解到位”四级组织架构,“名师工作室、学术委员会、青年教师研修班”三方人才培养梯队和中层领导“一岗双责”,以此推动全体教师抱团成长、各展其美,实现“人人学习、人人成长、人人名师”的培养目标。

  创新“操作链” 走向专业能动

  吴宁五校一直秉持“变教为学、轻负提质”的教学理念,以概念构图教学为抓手,以课堂引领学生“拔节生长”,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主阵地,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怎样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为此,该校开展了“课堂互动”主题调研活动。教导处、教科室精心设计课堂互动观察量表,统一发布调研任务。教师们通过课堂实践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学术委员会通过课堂行为观察、评估,发现问题,统一反馈。学校利用文化讲坛,组织优秀教师进行经验分享。

  老教师孙海霞深有感触地说:“教书30多年了,我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双减’给我带来全新的要求和挑战。学校全员卷入式的深度教研,让我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明确了改进方向。”

  本学期,学校先后举办了“从上好课到写好文”金华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带徒研训、小学英语基于单元整体的课堂教学专题研训等活动,带领教师们以研究促进实践,以实践提升学习,以学习反哺研究。

  丰富“展示台” 走向专业共生

  青年教师徐梦瑶今年被评为市教坛新秀,她深有感触地说:“是五校这个团队让我在比赛中学习,在比赛中成长,收获成功。”

  为了释放青年教师的激情和才华,学校积极搭建成长平台,多渠道、多途径地为教师提供用武之地。

  开展“期初调研课”“专题汇报课”“过关验收课”等多项常态课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开设文化讲坛,围绕“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开展学习分享活动;邀请专家做专题讲座,让专家为学校实际教学服务……一系列活动,使青年教师在短时期内快速提升综合能力。

  此外,学校更鼓励教师们走出去,与不同学校的教师开展经验交流与内化,以互动实现专业良性发展,从“被规划”“被上课”的桎梏中脱离出来,树立自觉发展意识,推动专业发展共生,实现一名“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作为践行新课标和落实‘双减’政策的主体,教师要在更为复杂、多变的学校情境中接受挑战,对其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吴宁五校校长葛敏辉表示,学校通过改进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优化升级教师研训方式,为教师赋能,以适应时代对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