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东阳历史(三)
第三节 东阳籍早期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
一、邵飘萍办报著书,传播马克思主义
早在1918年,邵飘萍就主张新闻报纸应该成为反映民众呼声、改良社会政治的锐利武器。他自筹资金,邀集敢于改革政治的进步人士,在北京创办《京报》,并挥毫书写了“铁肩辣手”四个大字悬挂于编辑室内,勉励同仁坚持宣传爱国民主思想,反对封建专制独裁,以唤起国民觉悟。《京报》的内容注重外交、经济、政治、社会,成为当时国内积极提倡新文化、传播新思想的进步报刊之一。
1918年10月14日,邵飘萍协助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创办了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并被聘为研究会导师,“实负重任”。邵飘萍每星期去研究会授课,要求社会记者以“品性为第一”,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在授课时宣传民主与科学传播爱国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还请李大钊等人到研究会演讲,对会员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55名会员中的毛泽东、高君宇、谭平山、陈公博、罗章龙等多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接见美国记者斯诺时,还回忆当年北大听课的情景。并说:“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⑩”。
北京大学的《国民》杂志社以“增进国民人格,灌输国民常识,研究学术,提倡国货”为宗旨,由邵飘萍、徐悲鸿担任顾问,李大钊为总顾问。杂志社骨干有邓中夏、高君宇、许德珩、易克嶷、张国焘、谢绍敏等人,后来都成为五四运动的风云人物。杂志社的成员公开谈论国事,发表通讯,举行演讲。活动频繁,思想活跃。在邵飘萍等人的指导下,为宣传爱国,唤起民众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尤其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
1919年8月,军阀当局以“扰乱京师治安”“侮辱政府”罪名通缉邵飘萍,查封了《京报》社。邵飘萍东渡日本。在日期间,他收集和购买马克思著作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书籍,潜心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认定中国革命要以俄为师,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并著书立说进行宣传。1920年4月和8月,邵飘萍编写出版了《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和《新俄国之研究》这两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著。他在这两部著作中宣传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论,热情颂扬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和建设成就,指出“俄国今日所实行之社会主义,非独在俄国之政治与社会中为空前之创举,实为世界历史上一新纪元。今后见社会主义之成功,其影响于世界将较诸美国独立、法国革命之威力尤著”。明确地驳斥了国内反动派对十月革命的诬蔑和攻击,排除了当时一些国人对新俄国的疑虑。《新俄国之研究》后来还被毛泽东所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列为教学参考书。邵飘萍的这两部书是中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宣传、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他是中国最早著书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人。
1920年7月邵飘萍回国。9月在北京重新出版《京报》,并利用《京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舆论准备。李大钊领导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建立了名为“亢慕义斋”(亢慕义为英文Communism的音译,意为共产主义)的活动室。它既是图书室,又是翻译室、办公室。邵飘萍在道义上和物质、技术上都给予大力支持,经常帮助“亢慕义斋”校订日文译著。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了《工人周刊》,邵飘萍也给予同情和支持。通过这些活动,他和李大钊、邓中夏、高君宇、罗章龙等共产党人往来密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与中共北方区委接触频繁,经常把从北洋政府方面所获得的重要政治、经济、军事情报,提供给中共组织。他还以自己的特殊身份,从东交民巷外交团、路透社、电讯社以及从德国、法国方面,为中共获取了许多重要消息。
1922年4月,中共北方区委在北京领导了“专以解除宗教羁绊,发挥科学真理”为宗旨的“非宗教运动”。邵飘萍运用《京报》社的设备条件承印一般印刷厂不敢承印的书刊,积极给予协助。有一本《非宗教论》书稿,辑入陈独秀、李大钊、罗章龙等人的论文33篇,还附有卡尔·马克思的相片。邵飘萍在书前亲自加上“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说明,让京报馆的昭明印刷厂承印。
1923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生105周年纪念日。邵飘萍在《京报》用4版的篇幅公开发表马克思研究会编辑的《马克思纪念特刊》,并在头条显著位置刊登《本报编辑部特启》,以便引起读者注意。后又在《京报》附刊上刊登《马克思纪念号》,发表《马克思年谱及其著作》。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京报》又发表《列宁特刊》,以示纪念。这些“特刊”“纪念号”全部免费赠阅,显示了邵飘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热情。
1925年春,邵飘萍由李大钊、罗章龙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更加自觉地以《京报》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当五卅惨案、三一八惨案等重大事件发生时,邵飘萍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在《京报》上旗帜鲜明地作连续报道,以各种形式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罪行,推动反帝反封建军阀斗争的深入和发展。1926年4月,北洋军阀张作霖等对邵飘萍使用威胁、收买等手段都失败后,将其逮捕,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杀害于北京天桥。邵飘萍牺牲后,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和中共北京地委机关报《政治生活》等都曾发表悼念文章。冯玉祥将军赞扬“飘萍一支笔,胜过十万军”。1949年4月,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邵飘萍为革命烈士。
二、金佛庄参与创建杭州党组织和黄埔军校
1918年,金佛庄 在东阳中学以优异成绩毕业。目睹国家贫穷落后,被别人欺侮,他立志从军报国,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经过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洗礼,金佛庄要求改造社会之心甚切,他和当时国内许多爱国的进步分子一样,满腔热忱地学习和研究风起云涌的各种新思潮、新学说,探求人生的价值、意义和救国救民的真理。1921年下半年,他挥笔写下了以“手段与目的”为主题的《佛庄日录》,记载了自己比较、寻求人生真谛的探索过程。“即从事研究社会政治等学,而尤信仰马克思主义”。1922年春,金佛庄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他和军校内40多名志同道合的同学组织“壬戌社”(以他们在农历壬戌年,即1922年毕业命名)。准备通过这个组织,“罗致各省革命军人同志,以谋中国之革命”。他提出了一个分成三个阶段,逐步掌握军事实力,实行武装暴动,夺取大城市推翻军阀政府,将中国的旧势力全盘推倒,再行全盘改造的构想。表达了他以夺取全国政权,推翻封建军阀旧势力,彻底改造整个中国社会为己任的宏愿。
1922年7月,金佛庄分配到浙江陆军第二师陈仪部任职。8月,由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徐梅坤(徐行之)介绍,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9月初,他和于树德、沈干城在杭州皮市巷3号创建浙江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杭州小组。从此,金佛庄在党的领导下,更加自觉地“从事革命,宣传革命运动,革命思想益进,乃能应用唯物观察一切”。他积极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地委所组织的进步青年团体——杭州青年协进会和编辑出版《协进》半月刊工作,“宣传主义,鼓动青年”,“吸收同志,向外活动”。同时,按团杭州地委的安排,为公开发行的《浙民日报》分担编辑责任;并在杭州《嘉言报》等报刊上宣传新思潮,抨击吴佩孚等军阀统治。金佛庄的杰出才能,受到党组织的重视。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徐梅坤,曾向当时的中共中央委员毛泽东推荐说“这是个很有用的人才,需要的时候马上可以调他出来”。1923年夏,金佛庄和于树德被指定为浙江的代表,列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8月5日,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出席指导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在讨论党的军事工作时,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密令“金佛庄同志相机作反对战争之宣传,应随营上阵,不可失掉原有位置” 以便尽力设法保存自己在军队中的实力,今后可为革命所用。
1924年春,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金佛庄受党组织派遣去广州参加黄埔军校的创建工作。被任命为军校第一期第三(学生)队上尉队长。他充分发挥自己在保定军校所学的军事知识,除军事教育外,努力做好政治工作,勤于党务活动。因此,深受黄埔军校首任党代表、国民党左派廖仲恺的器重,在广大师生中颇有威信。同年7月,黄埔军校成立国民党特别党部时,他与共产党员李之龙、严凤仪及蒋介石等被推选为特别党部的执行委员。他积极支持和参加军校中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革命活动,同国民党右派操纵的孙文主义学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金佛庄注重革命军队建设的理论研究,主张彻底改造旧式军队,建设新型的革命军队。1924年,他在上海的《新建设》杂志第1—2期上发表长篇论文《军官的心理》,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刻揭露旧式军队内部腐败黑暗的上下级关系和军官们的不良心理,阐述了彻底改造旧式军队,建设新型军队的必要性。金佛庄在黄埔军校期间,曾数次回乡,或亲自写信或派人联络,在金华所属各县为黄埔军校招募学员140余人。并与胡公冕等一起介绍浙江各县革命青年150多人参加北伐军。
从1924年12月至1926年3月,金佛庄历任黄埔军校教导第二团第三营营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党代表和团长等职。先后率部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和桂滇军阀刘震寰、杨希闵的叛乱,以及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历次战役冲锋陷阵,勇敢善战,勋绩灿然,为第二团获得党军荣誉旗。1926年3月,蒋介石策划了“中山舰事件”,篡夺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领导权,强迫共产党员全部退出第一军。金佛庄被解除军事指挥官的职务,回黄埔军校任主任教官。蒋介石虽然知道金佛庄是个公开身份的共产党员,但很赏识他的才华,企图利用“浙江同乡”的关系拉拢,曾不止一次地暗示,要他脱离共产党,即可予以重用。但金佛庄忠于党的事业,不为所动,并把蒋介石拉拢他的情况如实报告党中央。党中央指示他,佯装被拉拢过去,以便秘密监视蒋介石。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后,金佛庄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兼第三科科长。不久任总司令部警卫团少将团长,率警卫部队转战广东、湖南、江西等地,参加攻克南昌的战役。11月,北伐军占领南昌后,金佛庄任检查司令,奉命警戒及维持城内秩序,接受民众怨诉,除暴安良,深受人民称颂。
同年12月上旬,为了北伐的早日胜利,金佛庄主动请缨,冒着生命危险,带领助手顾名世,从九江乘船东下,到江浙等地做策反联络工作,并向中共中央报告工作,不幸在南京被军阀孙传芳部逮捕。营救不及,12日在南京雨花台英勇牺牲。
注释:
⑩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
[11] 旭文:《邵飘萍传略》,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12] 金佛庄(1897—1926),学名金灿,号辉卿,东阳市横店良渡人。1918年东阳中学毕业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0年曾到厦门大学读书,1921年重返保定军校。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7月军校毕业,到浙江陆军第二师陈仪部任职。同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与组建中共杭州小组。1923年6月,去广州出席中共三大。1924年6月,任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学生)队队长,7月被推选为军校特别党部的5名执委之一。历任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队长,教导第二团第三营营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党代表、团长,总司令部警卫团少将团长等职。1926年12月,在南京被军阀孙传芳部杀害革命烈士。
[13] 见《中共党史人物传》第十二卷,第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