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嘉沁 通讯员 吴琳
本报讯 市民应某为拖延还款,竟铤而走险伪造法院公告文书。日前,公安机关依法对应某作出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
近日,市民张某与应某因返还定金事宜产生纠纷。张某多次催促应某返还其支付的5万元定金,但应某一直拖延未还。为摆脱被追债的困境,应某竟自作聪明地在网上找了一份市人民法院的公告文书,并通过P图的方式伪造成其已起诉王某的公告文书。
随后,应某将这份“山寨”公告文书通过微信发送给张某,称其已起诉王某,等王某返还定金后,就将钱返还给张某,张某信以为真。
不久后,张某带着应某给他的公告文书,前往市人民法院询问案件相关情况。经仔细核对,法院工作人员发现该案号对应的公告文书当事人并非应某,确定张某手中的公告文书系伪造文书。为核实相关情况,市人民法院通知应某到法院作进一步调查。
应某表示,他以为通过微信将伪造文书发送给张某一人,并未对外散布,不会涉及违法。对此,法官严肃地指出应某行为的违法性,告知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并将相关案件材料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经法院批评教育,应某返还了张某5万元定金,并表示今后不会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