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倩玫
东阳木雕与温州乐清黄杨木雕均是“浙江三雕”之一,同属于传统手工艺,双方都面临着传承和创新的难题。为共同探索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推动文化走亲、加强馆际交流,东阳、温州两地政府、博物馆联袂办展,在中国木雕博物馆举办了《命运与共——高公博“百国之木”雕刻艺术展》。
据悉,本次展览作品均由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乐清黄杨木雕项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高公博先生创作,他用118件反映118个国家人文风貌的木雕作品,从“命运与共”“中国智慧”“和而不同”3个层面呈现和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这几天,艺术展吸引了我市工艺美术界的大师、收藏家,广厦大学和市职教中心东技校区的师生,白云小学师生以及众多市民前来观展。从办展、参展、观展的各个角度看,本次展览都紧扣“命运与共”的主题。
培养行业人才 两地和而不同
在“和而不同”展览单元,来自广厦大学雕刻艺术与设计国际班的非洲留学生童小东驻足在作品《远古技艺》前久久不愿离去,这件作品取材于他的家乡刚果(布),刻画了迷人的非洲风光和自然奇观,正是他童年中的样子。
“我从非洲来到这里学习东阳木雕,又在东阳看到了展现家乡风貌的木雕作品,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童小东说,木雕艺术仿佛一根线,将中非两地紧密相连,让他真切感受到何为命运共同体。
童小东的感受正是我市大力发展木雕职业教育,推进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世界文化交流合作、互动创新的成果。与温州乐清一样,我市面对行业人才短缺的现状,将传统技艺纳入现代教育体系,以产学研一体的方式培养后备人才。不同的是,我市率先在大学开设相关本科专业和国际班,使东阳木雕设计有了“洋视角”。
去年,首批留学生结束了在东阳的4年学习,其中有6名学生拜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陆光正为师,继续深入学习东阳木雕技艺,童小东正是其中之一。如今,广厦大学雕塑学院正在建设中,未来将招收更多国家的留学生,让东阳木雕与世界的链接更加丰富。
共谋创新发展 期待更多交流
观展中,“命运与共”的主题以及展览作品在技法、题材上的大胆创新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围绕木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东阳、温州双方政府代表、博物馆代表以及相关行业、学校代表围坐一团开展交流,共谋发展。
“笔墨当随时代,工艺美术作品也是一样的道理。当代从业者应当在沿袭传统技艺的同时,用作品反映当下生活。”交流中,陆光正大师勉励年轻一辈积极创新,创作贴近人民生活、能抓住年轻受众的木雕红木作品。
除了题材上的创新,东阳木雕正与各地木雕艺术碰撞交融,取得了喜人的效果。前不久,由潮州、东阳两地木雕师傅首次携手创作的大型木雕作品《大美中国24景》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亮相,该作品融合了双方的特色技法,既有潮州木雕的立体感,又有东阳木雕的层次感,精妙绝伦。
“东阳木雕与黄杨木雕在题材、技法上都有较大的区别,这种差异性或许正是双方互相借鉴,从而摆脱传统桎梏的突破口。”在座行业专家表示,希望两地能借助博物馆的平台,加强双方木雕技法在实际创作中的深层次交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活态传承、物化展示。
市博物馆馆长、中国东阳木雕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也期待,今后两地文旅部门和木雕工艺美术相关单位持续创新载体、深入合作,促进推动两地进一步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走亲、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