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耀 通讯员 王频
本报讯 4日,第一教学联盟在吴宁一校开展了“学为中心”教研思享会。100多位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教研组长参与活动,共研领导力、研究力和学习力的“三力”提升之法。
构建“学为中心”教研样态
“要通过经历引发学习、促成学习与拓展学习的全过程,促成教师学习状态的优化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促成学生学习状态的优化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活动中,第一教学联盟教研员张晗芬结合“学为中心”教研课题,陈述了教研组建设的研究新动态。
自2019年始,该课题紧扣时代对人的培养要求,经历了4个阶段的实践,形成了区域启动、校际联动、校本主动三级机制,通过联盟、学校、教师三环研修,让教研深度回应教师素养养成的需要,让教研回到学习、回到成长、回到教师本身,构建了以“学”为中心的教研样态。
接着,3位教研组长分享了一次具有“学为中心”特质的教研活动设计与组织。来自中天实验小学的王红卿阐述了以“三学十环”教研范式推进“规范化表达”的教研过程,让教师获得持续成长的能力。来自白云实验小学的赵阳霞从引发学习、促成学习、拓展学习的“三学”路径介绍了学校循证式教研的全过程,让大家看到了一支以新教师为主力军的团队在教研中成长的学习状态。
吴宁一校则通过探寻教学真问题引发教师学习,促成每位教师卷入教研学习之中。尤其是活动后的提炼和总结与拓展,更好地促成了学习的真实性,凸显了“教师的学”与“学生的学”。该校教科室主任刘跃兰还介绍了对教师专业素养成长图谱进行3次思考的历程,不仅体现了“学为中心”教研课题对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的科学规划,也是一次对教学问题“学—研—学—研”样态的示范。
科学规范的流程路径很重要
在金华市教研中心主任赵晶带领下,教研组长们迎来了一场头脑风暴。
“教研要有统一的研讨术语,譬如评课,老师要说清课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教学策略是什么,教学评价标准是什么。评课就聚焦这些方面有针对性的评,让每位老师评课都能直击靶心,让他们在思辨学习中成长。”赵晶认为,教研组长要从标准、流程、工具和评估4个方面去组织好学校的教研活动,并强调了设定活动流程的重要性。“只有科学规范的流程才能领着老师们一步一步朝前走,有明确的方向、清晰的路径,对于一个团队的研究非常重要。”
教研组长们听得认真,“学为中心”的教研形态在他们脑中不断清晰起来。
在随后的实践环节,赵晶还为大家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全体教研组长学以致用,运用“知识类型、目标分层、匹配教学法”等理论知识,就预先准备的一个比较熟悉或者想要进一步修改的学科教案,对照所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尝试重建。
据悉,在当前“双新”和“双减”背景下,第一教学联盟始终以教研组建设为抓手,从“真教研”走到“学为中心教研”。本次活动更是强化了教研的学习本质,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和素养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