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诗意
本报讯 为深入推进幼小衔接工作,促进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使“衔接”更科学、全面、具体,7日下午,小学、幼教、艺术教育的各学科教研员以及部分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齐聚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开展了全市2023年幼小衔接工作座谈会。
会议结合国家及省教育厅针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孩子入小学的适应程度”“本校(园)幼小衔接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如何更好地实施幼小衔接”3个话题。
随后,各校长、园长和教研员根据本校(园)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因素、校园环境的创设、学习习惯的培养、活动的多元化、课程链接、家校(园)合作等方面展开了分享和讨论。
“幼小衔接要从幼儿园入园的第一天开始,比如倾听的习惯要从小培养,有时倾听比会说更重要。”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沈群英通过列举多个案例指出了倾听习惯的重要性。
“希望幼儿园和小学能够更进一步地加强联系,让幼儿园大班老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双向教研活动,展开头脑风暴,一起参与到课程制定中。”市第五实验幼儿园园长徐丽超对幼小衔接课程的制定提出了新建议。
“我们录制了小学一年级孩子元气满满的一天,让大班幼儿提早了解小学丰富多彩的生活,比较小学与幼儿园的异同点,以便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吴宁四校校长王菁菁从幼儿生活方式的转变和适应性方面出发,将其作为衔接的一个方向。
“为了更好地让大班孩子在刚入小学时能够有亲切感,更快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在一进校园的地方就创设了一个孩子喜欢的体能乐园,让他们更有归属感。”市外国语小学江北校区执行校长金俊华站在幼儿的视角,介绍了怎样通过环境来进行幼小衔接工作。
座谈会现场热火朝天,每个人围绕3个话题,畅所欲言,谈做法、谈困惑、谈建议,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为更好地助推幼小衔接工作献计献策。
“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三方合力配合,教学理念要在行为上有所体现,厘清幼小衔接的关键点和聚焦点。”活动最后,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吴海尧表示,各校要扎扎实实,将理念转化为实践,让幼小衔接工作进一步得到优化,促进幼儿更平稳地向小学过渡。